全媒体时代,受众呈现出判断力更强、对媒体不再仰视、主体参与意识强烈等特征,对于军事电视新闻工作者而言,要想契合受众需求,首先应改变自己的理念,从单向传播转向用户参与。在“以我为主”的传统军事电视新闻生产框架下,内容大多采用闭合式的设计,没有给用户参与的话语空间,使得信息缺乏活性。然而,媒介融合条件下的用户,正在通过开放的话语空间,进入新闻生产的前端,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新闻消费的后端。一方面,从广大官兵来看,当下和未来战场上他们既应该是新闻的接受者,也应该是新闻的发布者。其实,现在有不少舍己救人的英雄、抢险救灾的新闻场景,并不是一级一级上报批示,再由新闻单位浩浩荡荡组团采访,最后统一时间段集中报道,而最先恰恰是通过有些用户发现线索,用移动自媒体拍摄报道的。另一方面,从电视军事新闻本身来看,要拓展传播渠道,占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强与论坛、贴吧、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形成体系化互动和反馈,推倒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这堵墙,让新闻裂变式地扩散下去。在微信平台上设立公众账号,通过一些服务包或打包式、组合式的发送,及时更新发布最新的军事动态和最新的军事视频新闻,使精品节目通过网络平台形成“波纹效应”,增强传播效果和影响力。这就需要军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建立“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中央厨房”模式,构建内容丰富、形态各异、载体多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四、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在“全能”与“专精”之间把握平衡
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是推进军事电视新闻转型的重要条件。媒体融合时代,记者要成为“全天候”记者,既能采写文字、拍摄照片,也可录制视频。编辑要成为“全能型”编辑,既要掌握电视新闻视频编辑技术,也要掌握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编辑技术,对于一个事件知道用怎样的形式表现能够出彩,胜任各种媒体形式的报道要求,满足多终端传播的需求。编辑记者应人手一套便携式摄像、编辑新型设备,并掌握熟练使用技能,达到一发现新闻事件就可以及时采写制辑,能够随时随地制作成多种类型的新闻成品,提供给多个媒介平台,抢先播出。
即使转型为全媒体新闻制作,记者编辑也须明确各自职责与目标任务,做到能够发挥自己的一两项专精技术与才能,打造各自擅长的新闻作品。在专业报道领域,记者编辑不仅应是杂家,还应是行家。更要能够自由行走在专业化和通俗化之间。不能把通俗化理解为浅表化,它应该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准的专业化。军事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通俗化、大众化的手法表达专业、展现深度、拓展宽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新中国成立67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军事报道》派出多路编辑、记者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展开深入采访,围绕这些重要纪念日,利用向全媒体转型的契机,推出一批精心制作的系列节目、特别节目,打造核心竞争力,继续抢占舆论主导权。
03-25 来源:未知
08-20 来源:未知
10-24 来源:网络整理
11-10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未知
10-17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6-20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