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贴近实际做“有硬度”新闻。新闻有“软”“硬”之分,做硬新闻就如同“上硬菜”,才能达到“解渴解饿解决问题”的管饱效果。军事新闻工作一向要求以“硬”见长,就是里面要有“干货”,要有实质性内容,要有受众迫切需求的新闻事实。军事新闻要“硬”首先新闻点要硬,就是要克服假、大、空和公式化的宣传模式,就是要判断好收集的新闻素材是不是贴近了基层实际、反映了官兵心声,然后再由表及里、去粗取精,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成为新闻精品。
二是要贴近基层做“有深度”新闻。基层是部队的主体,贴近基层就是真实反映基层的工作、基层的人和事。对于军事新闻而言,诚然因真实而存在,因具体而生动。只有俯下身子去挖掘基层这座“富矿”,搜集鲜活素材,捕捉生动语言,军事新闻工作才能充满活力和激情,折射出军营脉搏和时代强音。譬如撰写某个单位干部队伍的建设情况,便可采取“以小见大”的方法,实实在在的诠释好一个优秀基层干部的风貌,以反映出整个单位的干部情况,而不是挤破脑门的去想假话、大话、空话。
三是要贴近官兵做“有温度”新闻。军事新闻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源头在官兵。做新闻是要始终把受众需求放在第一位的,只有真正从需求端发力,才写得出受众需求的好新闻。譬如《空军报》,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战士、面向飞行员”的办报方针,用充足的版面、突出位置编排基层官兵的鲜活报道,获得了可喜的反响。可以说,基层官兵对部队建设充满热情,及时反映基层官兵的建议和呼声,不仅是创作军事新闻精品的根本要求,也是军事新闻工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军事新闻工作就是需要“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忘我精神,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就是要不断沉到官兵生活最前沿,用专业独到的新闻眼光去感受基层官兵的忧乐冷暖,去反映普通官兵的喜怒哀乐,用更多有温度、动真情的新闻故事和作品,去感动官兵、感动军营,引领舆论潮流。
三、树立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建设好队伍创新的突破点
军事新闻工作创新能不能谋势而为,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新闻队伍,能不能在围绕中心上牢记使命、准确定位,能不能在服务部队大局中沉下心、俯下身,察实情、说实话。军队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牢记嘱托、不辱使命,永远做听党指挥、忠诚可靠的新闻战士。
一是要强化党性修养。恪守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习主席强调,如果在坚持党性这个根本问题上没有明确观点和立场,那就是政治上不合格,就没有做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最起码的资格。军事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为党的政治主张和先进理论“鼓与呼”的特殊使命,一定要强化“与党同心同德”的价值取向、“对党高度负责”的政治品格、“为党立言发声”的使命担当,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和“政治家办报”意识,切实在巩固红色地带、扭转灰色地带、遏制黑色地带上主动作为,特别在关键时刻和敏感问题上,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符合党的要求,始终保持“风浪中不失航向,迷雾中不失清醒”,敢于理直气壮地批驳各种错误观点和倾向,切实保证军事新闻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二是要强化专业素养。没有本领的换代升级,必然导致工作静止不前。推动军事新闻工作创新发展、担起服务强军兴军的使命责任,必须靠过硬的素质本领作支撑。一个优秀的军事新闻工作者,必须在修好内功、提高技能、增强本领上持续用力,不断转变旧观念,努力拓宽创作视野、厚实文化底蕴、提升专业水准。一个故事可以包含多重意义,一个新闻事件也可以从不同视角去解读。只有素质过硬的军事新闻工作者,才能从众多的材料中发现好材料,才能挖掘和梳理出那些看似平常、貌似普通的人和事背后不平凡的意义,才能采写出思想有深度、内容有厚度、作品有温度的新闻精品,进而讴歌人民军队顺应大势、强军兴军的新变化,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三是要强化职业作风。新闻宣传工作提倡踏实作风,就是实在工作,反对空洞无物。新媒体时代,军事新闻工作者要坚持用官兵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宣传,亲临现场掌握实情、报道实情,发扬“泥腿子”精神,不断讲述好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强军故事,持续激发广大官兵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03-25 来源:未知
08-20 来源:未知
10-24 来源:网络整理
11-10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未知
10-17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4-09 来源:未知
06-20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