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建设的红泥湾镇敬老院,同时也是红泥湾镇卫生院分院、镇卫生治疗康复中心。由镇卫生院选派医护人员,入驻敬老院坐诊、治疗。记者在该院的105号房看到,身着白大褂的杜医生正在对77岁的女院民田早纶进行针灸治疗。另一张床位上的王怀青今年79岁,是田早纶的丈夫。王怀青说,他们是红泥湾镇庞庄村村民,夫妻二人共同入住敬老院以来,生活有保障、看病不发愁,心里十分满意。
据悉,宛城区在兜底机构建设上,“四集中”兜底保障机构全部依托原有机构或利用闲置学校、村部等资源进行改扩建;在兜底对象保障上,采取分类划定保障标准,重点通过整合保障对象特困供养金、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阳光家园等政策性资金,乡镇负责整合,区财政承担差额部分。其中,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的,管理费用按照每托管1人,每年补助1000元的标准执行,托管人员生活费用参照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执行,区财政每人每天补贴8元,剩余部分由乡镇和个人承担;社会福利机构和医养结合按照每月每人2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确保兜底群众“请进来,能留住”。
溧河乡沙岗村幸福大院是在2020年4月,溧河乡党委、政府坚持“整合资源、社会参与”的原则,牢固树立“打造一流环境、完善一流设施、提供一流服务”的工作理念,先期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对沙岗村闲置小学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建成的。目前,包括入住“幸福大院”21人(含日托4人)在内,全乡70名“四集中”兜底对象按政策全部安置到位。溧河乡建档立卡特殊贫困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该区金华镇东谢营村幸福大院,是利用原东谢营村旧村部改造建成。现集中托养26人,其中全托入住14人,日托管理12人,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健全,已步入常规化运营;金华镇赵堂村幸福大院位于金华镇东北部,利用原赵堂村小学改造建成,目前,该院已经集中托管27人,其中入住托管17人,日托10人。
金华镇副镇长史新安介绍说,这两所幸福大院的建设和运营,关系到金华镇718户1499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梦的兜底保障问题,关系到贫困户特殊困难群众的切身幸福。在今后的运营的过程中,金华镇会通过不断的探索经验,总结提高,全力为入住的院民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养老服务,确保村级幸福大院养老模式长效平稳运行。
宛城区民政局副局长邢拂晓表示,“三分建、七分管”,完善提升机构管理水平是做好“四集中”兜底保障的关键。对此,宛城区与乐如家康养中心合作,参照乐如家养老管理制度制定了宛城区“四集中”兜底保障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委托乐如家管理人员参与区兜底保障机构培训教材编写和业务培训中来,全面将其先进的养老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嵌入到农村乡镇敬老院、村级幸福大院管理中来,全面提升保障质量和水平。目前,全区组织护理技能培训和消防、食品、防疫等安全知识培训3期,培训管护人员和保障对象1700余人次。排查出的“四集中”兜底保障对象中,入住兜底保障机构1174人,其中敬老院378人、村级幸福大院441人,卫生机构集中治疗康复355人。
07-30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3-21 来源:网络整理
04-06 来源:网络整理
04-27 来源:未知
08-23 来源:网络整理
12-24 来源:网络整理
01-27 来源:网络整理
01-27 来源:网络整理
04-22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