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南阳8月3日电(徐浩 袁永强 史源远)近年来,南阳市宛城区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新模式,探索创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办法,积极履行民政部门职责,保障城市和农村特殊贫困群体“四集中”兜底养老,切实推动老年服务事业科学发展,竭尽全力为社区老年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努力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服务体系。
7月29日上午,南阳市宛城区开展“四集中”兜底保障采风活动,组织多家新闻媒体走进仲景街道东关社区、汉冶街道老庄社区、红泥湾镇养老院、溧河乡沙岗村和金华镇东谢营村赵堂村的三个村级幸福大院。通过实地走访,体验“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成效。
在宛城区仲景街道东关社区康养安居中心,记者现场看到有多位群众,正在办理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出生于1933年的王炳章老人,虽然年事已高拄着拐杖,但是精神状态很好,口齿清楚,他来到东关社区康养安居中心,向工作人员递交了身份证、照片等资料。南阳乐如家康养中心负责人袁华平女士介绍说,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享受标准为100元的服务项目,民政部门将“老年人服务卡”及时发放给服务对象。高龄老人能享受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并采用一卡通进行电子化消费结算。
宛城区现已开通东关社区、老庄社区、牛王庙社区和泥营社区,4个康养中心。在汉冶街道老庄社区康养安居中心,80岁的张冠珍阿姨乐呵呵的说,“我把家都搬来了”。张阿姨的女儿随着家人出国定居,儿子去世多年,只有她独自一人生活,年事日高,居住做饭很不方便。在宛城区开通社区康养服务以后,她来到老庄社区康养中心居住,吃住各方面都比独居时条件好,现在心情舒畅,非常满意。张阿姨的房间里生活设置齐全,个人艺术照片、布娃娃和玩偶摆放在床头,童心未泯,显得特别有家的气息。
据介绍,南阳市宛城区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为宗旨,以街道、社区为平台,着力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积极创新社区养老服务形式。针对中心城区孤寡、低保、重残和80岁以上老人,提供定制化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项目,以全市首家“12349”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打造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着力抓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来,宛城区把特殊贫困群体“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专题研究“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召开推进会议,组织开展高规格观摩评比活动,有力推动“四集中”各项工作举措快速落实见效,迅速澄清兜底保障对象,建成“四集中”兜底保障机构,1174名需要集中兜底保障对象实现分类入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了社会保障底线。
宛城区将“四集中”兜底保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防止返贫致贫的关键举措,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六类对象”的基础上,将农村边缘监测户中的特殊困难群体也纳入“四集中”兜底保障范围,确保兜底对象“一个不漏”。制定了《特殊贫困群体识别及管理办法》,按照“四议两公开”决策制度和“村级申报、乡镇审批、区级备案”的申报程序,精准确定“三类人员、六种情形”底数。
宛城区针对兜底规模和人员类别,按照“容量宽裕、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要求,在市定“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机构建设主要标准的基础上,乡镇敬老院要以三星级敬老院创建的标准进行改造,村级幸福大院要参照乡镇敬老院标准进行改造,每改造提升1个床位奖励2万元建设费用的标准,全面提升“四集中”机构保障水平。全区共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成“四集中”保障机构63个,改造提升床位1536个。
距离红泥湾镇政府驻地2公里的红泥湾镇敬老院,依托南阳市乐如家老年公寓3号楼3至5层建设,以超三星级敬老院为目标打造,目前床位65张,其中医用护理床位30张,远期规划床位135张,屋内安装空调、风扇等20余台,淋浴间、娱乐活动室等配置齐全;每间老人住室配备有卫生间等设施设备齐全,达到了敬老院“十具备、一安全”的要求。
07-30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3-21 来源:网络整理
04-06 来源:网络整理
04-27 来源:未知
08-23 来源:网络整理
12-24 来源:网络整理
01-27 来源:网络整理
01-27 来源:网络整理
04-22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