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和他的福寿康团队是上海护理服务产业的先行者。2011年创业之初,福寿康为第一批10多位老人提供“居家照护”,定价问题成了当时最关键的问题。“收费低了,公司难以为继;收费高了,老人们承受不起。”张军说。
好在相关政策陆续推出。2013年,上海试点“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对符合条件的独居老人给予“老年护理费用专项补贴”。2017年1月,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上海又在徐汇、普陀、金山3个区先行试点长期护理险,并在去年将长护险推广到全市。福寿康团队是原上海市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和长期护理保险的首批定点服务机构,也是医保定点单位,目前业务遍及全国。
近几年,上海因长护险等政策“红利”发展起了一批类似福寿康的社会护理机构。它们既盘活了市场资源,也让老人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护理服务。下一步,长护险能否为“网约护士”提供稳定的市场需求,备受期待。
“网约护理”走向纵深或催生“互联网排班”
涉足居家护理八年,张军还观察到一个现象,即居家护理的时间点。“一些人将‘网约护士’约等于‘滴滴护士’,认为可像预约出租车一样即时预约上门护理服务,这能否成为现实?至少这种‘即时’的要求与目前设想的情形不太匹配。”张军分析,一些医疗机构希望护士利用下班后的碎片化时间来完成“网约”,这与患者的需求之间可能存在矛盾。
简言之,“网约护理”的预约时段很可能是大部分护士的上班时间,往往在白天。陈尔真也注意到这点。他谈到,如果“网约护士”走向纵深,则可能在医院日常排班之外,催生“互联网排班”。也就是,护士轮流“接单”网络预约护理需求,考虑到成本效益最大化,各大三甲医院可以“包干”片区的形式辐射周边,对接附近社区的居家护理需求。
“不过,三甲医院的护理工作任务重、专业性强,三甲医院的护士是否有余力开展上门护理,还有待探讨。而现阶段可发挥好医联体的作用,由三甲医院护理团队领衔,带动区域内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开展好各类专业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不同需求。”陈尔真强调,不论“网约护理”,还是在实体机构的护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毕竟医疗服务不同于一般服务,它面对的是生命。
07-30 来源:未知
08-27 来源:未知
04-27 来源:未知
08-23 来源:网络整理
12-24 来源:网络整理
10-20 来源:未知
03-24 来源:未知
05-27 来源:未知
06-18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