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栈水电站发电后,原先的横栈、胜利及毗邻村庄的部分农户,进入电灯时代。" 灯泡经常是‘红丝丝’,但比煤油灯亮多了。" 胡贵明说,村里有人家办大事时,会去电站借一个 100 瓦的灯泡,挂在院坝上," 觉得像大白天一样敞亮 "。
这时,贵州省乃至全国绝大多数农村,还靠煤油灯,甚至更落后松膏、麻杆等照亮。
比区公所还先用上电的横栈、胜利等村子,上世纪 80 年代,一位冯姓村民,买回了村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随后,胡贵明家买了第二台。" 傍晚,我们还在地里干活,家门口就坐满了等着看电视的人。" 他回忆说。
但用电户多,水电站发电功率小,干部们描述的 " 碾米也要用电 ",起初没能实现。
" 盛宴 " 时代 7 公里河流 6 座水电站
10 多年后,在水利部门帮助下,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加上其它供电方式参与,横栈、胜利等村,有了碾米电机。
这时,贵州农村电气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充分利用山区水能资源,一大批与横栈电站规模大致的小水电站,被修建起来,兼带灌溉、人饮功能。及至本世纪初,小水电开发进入高潮,大批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进入。
习水县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 90 座小水电中,民营电站有 64 座。
胡贵明亲眼看到,从他家门前山脚下开始,到无名小河汇入灵仙河这一段,约 7 公里长的河段上,又修建了 5 座小型水电站。
寨坝镇水务站站长袁泽刚说,全镇现有的 13 座小型水电站,大多是这一时期修建。
处处拦河坝的小水电站,不是寨坝镇独有。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8 年,遵义市约有小型水电站 300 多处。其中,道真、正安、务川、习水、桐梓等县,是最为集中的区域。
这些水电站,无一不是拦河筑坝、引水发电。它们或直接截流河水,在坝后安装水轮发电机发电;或通过筑坝拦河抬高水位,再通过数长长的水渠、管道,引水上山、制造落差发电。
一座小电站 一道生命阻隔坝
一座水电站,就是一道水坝。每座水坝,都要蓄水发电,导致下游河流水量不足。
赤水河从 2012 年开始,几乎每年 2 至 4 月枯水季,都行船艰难。实测数据称,赤水河水位最低时,曾出现过每秒流量仅为 30 多立方的情况。
灵仙河上游,今年雨水丰沛,胡贵明家门口山脚下的小河,在横栈电站停止发电后,初冬日常河水流量,目测超过每秒 1 立方。
78 岁的何登路说,门口这段河,现在的水流量,基本回到没修电站前的样子。
但在河里,胡贵明没找到火烧斑鱼。" 要是能找到,我一定要弄几条来,养在下面的河沟里。" 他说。
事实上,在这条无名小河里,这些年消失的野生鱼,不止火烧斑,还有 " 红尾巴 "、马口鱼、倒刺鲃等。这些鱼,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激流多的小河,有的还在激流中交配繁殖。
50 多年来,从横栈电站算起,往下到灵仙河汇合处,一共修建了 6 座水坝。" 一道水坝,就是一道生命阻隔墙。" 胡贵明说,水坝阻隔,下游的鱼上不来,上游的鱼会越来越少。
而且,一些电站为了发电,没按要求下放生态水,导致坝后河段长时间缺水,甚至干涸,滞留的鱼、虾,也无法生存。
横栈电站所处小河断流情况,还不是最严重的。在该县的同民河、三岔河、习水河上,因电站截水发电,个别河段坝后断流时间,竟长达数月。
持续 30 多年关注赤水河鱼群的曹文宣,是中科院院士。他带领的水生生物研究团队,不止一次指出并呼吁:保护长江特有珍稀鱼类,光一条赤水河不够,要打通赤水河与其支流的联系,让鱼群顺赤水河进入支流,获得更大繁殖空间。
利期已过 部分小水电成隐患
随着大型水电站、火电厂、风力发电场的建成,电力供应得到保障,小水电开发的 " 盛宴 " 时代,已然过去。
据习水县水务部门统计,该县 90 座小水电站,目前运行的有 66 座。" 其实,运行的电站,也很不正常,有的一年发电只有几个月。" 倪小平。
05-30 来源:未知
06-18 来源:未知
07-15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
09-25 来源:未知
09-30 来源:未知
10-21 来源:未知
10-27 来源:未知
10-27 来源:未知
12-2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