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6 日,经过一天多的施工,随着水机组被拆解吊起,习水县寨坝镇横栈水电站,被彻底拆除。据了解,这是近 10 天来,习水县拆除的第 6 座小型水电站。
横栈水电站,位于寨坝镇凤凰村山谷里,1966 年开始建设,装有 320KW、250KW 水轮机组各一台,截流山谷中的无名小河引水发电。水电站下游,是长江水系綦江河支流灵仙河。
住在距电站水坝百米处的何登路说,因为这座电站,横栈(凤凰村前身一部分)是全镇最早用上电的。" 连区公所用电,都从这里接线过去。" 他说。
横栈村民在上世纪 80 年代,购入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习水县较早开启电气化的乡村之一。" 类似水电站,习水县有 90 座,其中 66 座仍在运行。" 习水县水务局干部倪小平说,小水电站为习水县山区早期的电气化,立下汗马功劳。
不可否认,小水电站截流河水后,河流原有状态被改变。" 从水坝到电站发电机组间的河道,每年总会断流半月左右。" 何登路说,原先河里鱼虾很多,现在很少了。
还水于河,还水于江,保护长江,地处长江上游的习水县率先响应。经过调研后,习水县从发改、水务、自然资源、供电等部门和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专班,着手整治小水电站。
11 月 17 日,赤水河流域同民河上,达不到生态保护要求的先锋水电站,第一个被拆除。据习水县水务局局长李勇乾介绍,本月底前,全县首批将拆除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且无法整改的小水电站 10 座。
横栈水电站,是习水县第 6 座被拆除的小型水电站。
习水县水务局工程师胡卫红测算得知,10 座水电站拆除后,按年平均径流量算,可释放流量为每秒 12.625 立方。" 剩余电站若整改到位,数据还将翻一倍。" 她说,这相当于赤水河实测最小流量的近一半。
据介绍,习水县委、县政府明确,今年底以内,县内剩余所有小型水电站,均要进行生态流量、手续等方面整改,安装生态流量可视监控设备。" 电站下放生态流量,必须达到所在地年平均径流量 20%。" 胡卫红说。
倪小平说,对限期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小型水电站,将协调电力部门,不再接入电网。
延伸阅读
曾为贵州农村早期电气化立功的小水电
" 盛宴 " 时代 7 公里河段 6 座电站
《山海经》里,记载了一种 " 会飞的鱼 ",名为 " 鳛鱼 "。习水县很多研究者认为,这种鱼产自 " 古鳛国 " ——曾经的一个部落、今天的习水县。
人们还没确认," 鳛鱼 " 究竟是什么鱼。正在继续寻找。
住在寨坝镇的胡贵明,也在寻找一种鱼——火烧斑。" 要是能找到,我一定要养在河里 "。火烧斑,是胡贵明对山脚下小河的记忆之一。
胡家门外山脚下的小河,连通长江,50 多年前修建了第一座水电站。习水县的农村电气化建设,由此开启。
横栈电站 开启农村电气化时代
胡贵明的家,在川渝交界的习水县寨坝镇凤凰村。这里像个分水岭,一边是赤水河一级支流习水河发源地乌梢丘,另一边是綦江河支流灵仙河上游小河,两条河都属长江水系。
灵仙河的一条支流,从脚下山谷里流过。寨坝镇的第一座小型水电站——横栈电站,修建在这条无名的小河上。
电站的水坝,高约 4 米。漫过水坝的河水,跌落在坝后丹霞河床上。怪石嶙峋的河床上,写满胡贵明等人的童年记忆:大人修电站,小孩在石缝里摸火烧斑鱼。
水坝也是丹霞石修砌的。" 修电站时,全村男女都来。" 胡贵明说,男人们把开凿来丹霞石抬到现场后,女人们在水里用毛刷,负责把每块石头都刷洗得干干净净,再交给工匠砌上大坝、水渠。
凤凰村的胡余回忆说,那一时期,学校老师上课时,结合电站,描绘村子的未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因为是利用农闲,人们用了两年多,建好电站水坝、引水渠等设施。又过了好几年,电站才实现发电。
05-30 来源:未知
06-18 来源:未知
07-15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
09-25 来源:未知
09-30 来源:未知
10-21 来源:未知
10-27 来源:未知
10-27 来源:未知
12-2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