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成都电 位于川黔交界乌蒙山区和“四渡赤水”革命老区的赤水河红军大桥近日全面建成交付,并具备通车条件。
据了解,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长2009米,主跨1200米,主塔高243.5米,为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第二大跨的峡谷大桥。
大桥西连四川古蔺,东接贵州习水,横跨赤水天险,紧扼川黔咽喉,是四川和贵州共同建设的川黔大通道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和关键门户,由四川省铁投集团投资、四川路桥集团承建。
为优质、安全、高效完成赤水河红军大桥建设,项目针对山区特大型桥梁建设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全桥工期比预期缩短18个月,技术革新创造经济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同时也为同类型桥梁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大桥的建成,极大改善沿线23个乡镇216个村80万人口的交通出行条件。过去古蔺县太平镇到对岸习水县习酒镇需要绕行2小时车程,现在大桥建成后两岸通达仅需10分钟。
大桥建成后,不仅将为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促进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形成和完善,更增强四川与东盟、南亚以及澳新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步伐,让四川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记者宋豪新)
标签: 红军大桥 赤水河
责任编辑:王贵溪
相关新闻
四渡赤水出奇兵:从被动挨打到占据主动是什么让红军部队实现了从被动挨打到占据主动的转变?在濒临绝境、险象环生的重重围困中,力量弱小的红军凭什么能够创造出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今日《中国国防报》“波澜壮阔90年”聚焦军史重大事件发生地:贵州习水。 赤水河,讲述出奇制胜的根由 ■中国国防报记者 宫玉聪 特约通讯员 李 锦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
预备役炮兵通过高危赤水河两车“阵亡”4月20日上午,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团训练场上,上百台民用车辆一字摆开,等候上级点验。9时10分,上级突然下达命令:汽车连快速到达浮来山6号地域待命。 “按第二套方案实施!”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训练场上顿时马达轰鸣。一番战前动员后,笔者随同车队直奔浮来山。 进入赤水河流域,险局危局频频出现。这时,前方桥头出现两个上百吨重的水泥墩,相距只有一车宽,车队...
05-30 来源:未知
06-18 来源:未知
07-15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
09-25 来源:未知
09-30 来源:未知
10-21 来源:未知
10-27 来源:未知
10-27 来源:未知
04-17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