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守一夜,您还吃得消吗?”志愿者王子星听说星夜而去的父亲艳阳才返,眼中满是心疼,“快喝点儿热水,赶紧休息,千万别硬撑着!”在女儿心中,父亲的那股犟劲,让她敬佩,又是心疼。
在河北工业大学援驰一线抗疫的志愿者队伍中,有这样一对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父女兵”——王富强和王子星。他们和众多河工志愿者一道,勇敢逆行,并肩战斗!
王富强是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一名37年党龄的老党员。看到学校党委招募一线抗疫志愿者,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因超龄,申请被退,他再次提交请战书,表达驰援一线的热切决心,终于得到学校党委的支持,成为学校出征一线抗疫突击队188人中年龄最大的教师。
虽然年已56周岁,对此次出征,他的内心澎湃着20岁小伙子的热情。他把这次逆行,看作是最难得的“备课”机会。“以信仰浇筑信仰,以情怀孕育情怀,有真情实感的思政课最能启发学生。”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思政课老师,我责无旁贷!”
1月16日抵达一线,王老师便和第一批50名志愿者共同投入工作。从晚上10点待命,后驱车抵达值守地点,至凌晨1点正式上岗,王富强和“战友们”一直工作到翌日上午9点才返回驻地。他们在零下7℃的低温状态下,连续11个小时没有进食饮水,做着封控区的控“封”勇士、平安守卫。
“我们学校的学生很勇敢,也很坚韧。无论男生、女生,每人值守一个楼栋,没一个叫苦喊累的。”王老师说起学生志愿者们一脸自豪。
王老师的女儿王子星,是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年级在读研究生。她在看到招募通知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奔赴。
做出决定,她第一时间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父亲对她说:“我已经报名,我很开心你能做出同样的决定!”
父亲的话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与决心。子星说,“作为一名河工学子,我始终牢记先辈为国舍命的红色故事和勤慎公忠的校训传承。在严峻形势前挺身而出,是我们这代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子星说,当得知父亲已经主动报名,她既安心又担心。安心的是,此次志愿活动能与父亲同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自己紧张的情绪;不安的是,父亲56岁的身体能否负荷高强度的志愿工作。
看到父亲的坚定,她说,“我选择相信他,支持他!就像他相信和支持我一样!”
“听说王老师和子星主动报名的消息,我非常感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姜汪维说,“人家也是一个宝贝独生女儿,但父女同心上战场,对很多人都是一个激励。”
马院学子积极踊跃,主动报名,奔赴一线。作为带队老师,看到学生们主动报名,践行担当,他们很欣慰。“相信经过此次洗礼,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加全方位的成长。”姜汪维说,“有父亲的陪伴,这次抗疫逆行对子星来说也注定意义非凡。”
不仅同一学院的师生,大一学期修读王富强老师课程的智能学院物联网191班志愿者温同学在战疫一线看到王老师,也觉得很惊讶——在一群青年教师中,他很独特。“我们一起穿上装备,奔赴各自岗位,让我觉得思政不只在课堂讲台,更在实际践行。老师们的身体力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行合一的力量。”
父女同出征,使命共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中,父亲身肩责任使命,女儿践行青春担当,他们既是父女,又是战友,在战“疫”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用行动展现新时代高校师生身体力行传承学校红色传统、不忘初心践行保家卫国的使命和担当。
04-11 来源:未知
04-22 来源:未知
04-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未知
06-22 来源:未知
07-04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
07-09 来源:未知
07-16 来源:未知
07-30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