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那天,网上盛传着一张《紧急通知》,其中的“不明原因”四个字令人担忧。
现在回头来看,2019年最后一天的经历如同草蛇灰线,暗示着未来三个多月的不平静。
2020年就这样来了。
在武汉正式宣布封城之前,我曾在成都与同事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即将迎来春节,心情本该是闲适又期待的。
钟南山宣布病毒可以人传人时,我已经回到了北京。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快去武汉。我要让家人和朋友对这件事重视起来,同时,我已经开始为去武汉做准备。如果武汉真的爆发了疫情,那作为记者的我更应该抵达前线,我应该在第一时间最近距离见证和记录。
我回家的高铁票是1月23号,而那天凌晨武汉宣布了“封城”的消息。坐上高铁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准备了手消毒剂、酒精和北京家中库存的全部N95口罩。列车开动时,看着逐步后退的风景,我觉得越来越安心,直到接到了部门负责人的一通电话。
电话的大意有两层:第一是武汉已经封城,此刻进入后不知道何时才能离开;第二是如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卫健委一定会对此事做出重大响应,我作为国家卫健委跑口记者应该留守北京,以便随时和国家卫健委保持联系。经过与父亲的沟通,我在郑州站下了车,买了一张掉头回北京的车票。
回北京的火车上
这是母亲和姥姥去世后我第一个没有回去的“年”,往年无论遇到任何情况,在外的游子过年是一定要回家的,因为对我而言年夜饭并不重要,过年的祭祀活动更重要。最终,带着歉意,带着愧疚,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情,我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后的第二天,我给永远不会再回复消息的母亲用微信发了一条消息——新年快乐。
从1月24日开始,我与北京同事开始长达三个多月的不间断的疫情报道工作。回忆武汉疫情爆发那段时间在北京的几个月,作为国家卫健委跑口记者的我,每天都要去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持续多月未间断。可能很多人觉得跑会相比抗疫一线更轻松,但就个人感受来说,这段参会经历着实辛苦且繁琐,除了对稿件时效性有要求,还需要记者对疫情发展和局势有宏观掌握,更重要的是不能缺席,这样才能保持对政策变化的连贯性。
传染病流行时期,卫生部门牵头制定的防控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所以“联防联控”四个字的本质在一场场发布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么多场发布会开完,虽然辛苦但对人的成长也颇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记者的视野高度,对于“政策”本身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在连续参加了几个月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后,我也获得了几十个提问机会。
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提问
这几个月以来,在发布会上,负责不同领域社会功能的国家部委几乎见了个遍。会议地点国二招原本是每年两会期间四川代表团的驻地,现在成了最熟悉的地方之一,几乎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三楼的会议发布厅。
在疫情爆发到基本被控制的这三个月里,从冬天到春天,我始终未能抵达武汉,即便我曾离她那么近。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武汉解封的那天,我流着眼泪偷偷发了一条豆瓣广播,蹩脚的套用了张枣的一句现代诗——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樱花就落满了珞珈山。
回顾这几个月以来的经历,我对于自己希望在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了更具体的思考。在疫情突临这种关乎生死的关键时刻,医学挺身而出、熠熠闪光。但在硬币的另一面,一些人们的综合医学素养还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医学本身,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和伤害不胜枚举。我期待能有更多的记者投身医疗新闻报道,引导人们用科学的视角看待问题,弥合伤口与裂痕,促成认识的提高和发展。
04-11 来源:未知
04-22 来源:未知
04-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未知
06-22 来源:未知
07-04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
07-09 来源:未知
07-16 来源:未知
07-30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