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出“北跌南升”的趋势,华北产区的许多地方保持了下降趋势,港口和销售区本地反弹10-20元/吨。东北地区个体企业玉米收购价格上涨或下跌10-20元/吨。华北黄淮产区仍然以降价为主,山东很多企业继续降价10-40元/吨。北方港口的贸易商集中力量将价格提高10-30元/吨,南方港也经历了10-20元/吨的价格上涨。港口集中度下降是港口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华北产区价格持续下跌是由于基层粮源增加,因此可以得出“供应量是控制近期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的结论。
这两天,中国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出现反弹,主要是东北、北方港口和南方局部地区,有人对这种小规模涨价大惊小怪,认为新一轮玉米涨价将从这里开始。不可否认,今年玉米价格不会大幅下跌,明年甚至会上涨。不过,这种小幅反弹并不意味着玉米价格在短期内会再次上涨。
首先,东北产区产量略有增加,主要是因为积雪影响基层新粮干燥,也就是说大量新玉米大规模上市需要时间,所以一些企业开始提价收粮。港口粮价反弹也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港口收入减少,类似东北地区的情况,也就是说,供给的周期性下降会导致市场短期反弹。
但随着新玉米上市步伐的加快,前期大量旧粮出仓、进口粮源抵港,玉米市场供应可能较为宽松,所以玉米价格依然下跌。所以可以说,供给决定了目前玉米价格的走势。因此,我们认为玉米价格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下跌,但阶段性下跌和缓慢下跌将是短期内玉米市场运行的主调。但在玉米供需缺口较大的背景下,玉米价格很难像往年那样持续下跌,明年会有更大的涨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