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岗复工、降本增效、保障供应。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连日来,辉县市抢复工、抓复产、保效益,向着打造“旅游天堂、太行水乡、文化圣地、活力新城”目标迈进的步履铿锵,吹响了复工复产的号角。
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辉县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科学调度,统筹兼顾,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和面、压面、切面、蒸面、炸面、冷却、包装、装箱……在米多奇食品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上一派火热忙碌的景象。从2月份复工以来,该公司日生产量逐渐攀升,员工们戴着口罩各司其职,加班加点生产,以保障市场供应。
同样在位于洪洲乡的先丰医药新材料有限公司,员工入厂、上岗、下班全部实行体温检测,严格执行消杀程序,生产车间内运转有序。公司副总经理孙合刚告诉笔者,为了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乙醇消毒酒精,公司节日不放假,组织工人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在有限时间内为社会生产更多的医用酒精和消毒用品,保障各地疫情防控的需要。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是有效应对疫情的重要保障。疫情防控期间,辉县市企业坚决按照中央、省和新乡市的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帮助下,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一方面有序恢复生产,全力保供应、提效益、增后劲,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辉县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调度会,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及时成立企业和建设工程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六组”,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强化服务、合力攻坚,有效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出台一系列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文件,围绕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贸企业、建筑工程等领域,分行业、分重点科学指导、统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做到了动手早、抓得实、力度大、效果好。
辉县市同时加强企业用工保障,对全市企业尤其是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保障企业,指定专人对接,实行24小时跟踪服务,开辟24小时信息发布专线,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累计发布招聘信息36期,为54家复工企业发布岗位需求1450个,达成用人意向1080人;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的方式,有序组织返岗复工,目前已外出务工人员72531人,其中省内输出67279人(我市内转移60739人),省外输出5252人。
为了给企业解决用工难、防疫物资缺乏、上下链条不畅、资金保障等问题,辉县市积极开通绿色通道,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推行“无还本续贷”政策,为4家医药企业办理2400万元应急贷款资金,为18家企业申报2.65亿元低息贷款。其中4家防疫药品生产企业,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最大限度保证了疫情防控紧缺物资供应。
辉县市先进成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是辉县市疫情防控期间启动招投标绿色通道的首个项目,也是首个“不见面开标”“分区域评标”项目,今年2月23日作为新乡市第一批重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辉县市认真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政策,为1040家中小微企业减免养老、失业、工伤等3项保险费7625万元;在电水气方面,严格落实“欠费不停供”措施和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在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大工业电价的电力用户电费时,按应收电费的95%结算,预计为企业降低成本1500万元;调整城区工业用水和经营服务用水价格,预计为企业减负8万元;非居民用气提前执行淡季气价,预计为企业减负1500万元。在财税支持方面,目前已为220家企业减免税款400万元,预计全年减免企业税款1500万元,为复工复产企业吃下“定心丸”。
辉县是河南省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疫情发生以来,辉县市及早研判,在抓好建材企业环保治理的同时,主动协调解决防疫物资紧缺、用工困难和资金紧张等问题,创造条件推动环保达标建材企业开足马力,全面恢复生产。目前,全市12家砂石建材企业、4家商砼企业、2家水泥熟料企业已复工,为重点项目、重大民生工程的全面复工复产提供了原材料保障。
截至目前,辉县市1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144家,复工率97.3%;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开工13家;10个中央投资项目已全部复工,25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了应开尽开,32个城建民生项目全部复工;全市30家大型商超、城南农贸市场等重点商贸企业均已复工复产。
迎难而上,生产在恢复,信心在增长。当前抓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战“疫”, 辉县市正勠力向前,合力奏响一曲春天里的赞歌!
03-18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4-01 来源:未知
05-12 来源:未知
05-29 来源:未知
02-12 来源:未知
04-08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2 来源:未知
09-0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