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财经》与腾讯新闻独家合作内容,谢绝转载
2月10日,除了湖北,全国其他城市迎来复工。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的张露须早上8点半赶到公司。当她驾车途径通往中关村软件园的后厂村路时,发现这条“以堵著称”的路出现了难得一见的车少人稀,这是疫情所致,张露宁愿重新回到后厂村路堵车的日子。
后厂村路之南的中关村软件园是北京著名的高新技术园区,云集了腾讯、百度、网易、联想、IBM、科大讯飞等众多中外高科技企业,在园从业软件工程师超过8万人。
张露拿到了园区物业当天统计的入园区人数。“互联网公司基本都采取在家办公,所以今天来园区上班的只有2600多人,”她说。
科技企业,尤其互联网公司和软件研发型企业,由于可以远程办公,受疫情影响不大,但这只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一小部分企业,到目前为止,疫情对整个中国电子产业的冲击还未完全显露出来。
电子信息制造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型产业。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其中,中国电子制造业与软件业收入规模合计超过16万亿元,电子制造业收入规模10.6万亿元。中国电子供应链已深入全球,全世界90%的手机、90%的计算机,以及70%以上的彩电等设备均“Made in China”,全球产业链同此凉热,一些外国公司如苹果已经将2020第一季度iPhone的出货量下调10%。
《财经》记者综合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制造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受影响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大不相同。处于电子制造业上游的企业,通常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甚至是技术、资本双密集型企业。这意味着,这些上游企业以研发人员为主,能在一定程度实现远程办公,有些企业即便拥有产线,产线上的智能化程度较高,一线工人数量较少,此外,通常这些企业现金流较为充沛,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
但中下游存在不少劳动力密集型电子制造企业。为了控制疫情,各地政府采取了很多隔离、限制流动和避免人员聚集的措施,这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或因不具备复工条件难以开工,即便复工也可能因返工工人不足导致产能不足,并且,它们大多为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此外,部分电子产品,尤其面向个人用户的消费电子产品,短期销售必然下滑。总之,各种连锁反应短期有可能会延缓中国电子制造产业飞奔的“脚步”,需要引起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重视,也需要企业采取更多积极自救和互救措施。
伤“芯” 有限
芯片是电子设备最核心的元器件。尽管中国每年会大量进口芯片(2018年芯片进口额超过3000亿美元),但同时在大力发展本土芯片产业。中国半导体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芯片产业销售额达到了6532亿元人民币,2009-201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6.84%。
当疫情爆发时,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立刻引起芯片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长江存储是紫光集团旗下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专注于3D闪存芯片研发与制造,是中国致力于存储芯片国产化的主要公司之一,目前中国存储芯片的国产化比例几乎为0,长江存储等一些本土存储芯片厂商的任务是突破这个“0”。
2019年9月,长江存储宣布64层3D闪存实现量产,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的关键阶段。更重要的是,芯片制造产线通常365天不停工,一旦彻底停工,再复工需重新经历各种精密仪器调试的严峻挑战,对产能的伤害很大。
长江存储会不会停工?原材料储备是否足够?往来物资如何运输?外界十分关心。1月30日,长江存储1月30日发布公告称,目前生产经营正常有序进行,驻守在厂区的长存及厂商员工无感染病例,并采用分区隔离管控措施,避免外界病毒的带入。
不仅长江存储,据第三方机构CINNO Research供应链调查,武汉其他半导体晶圆厂如武汉新芯,以及联电苏州和舰厂、海力士无锡厂、华润微电子、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上海华力微、台积电南京厂与松江厂等主要华东地区半导体晶圆厂目前营运一切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各大芯片制造厂不停工的另一个原因,因为芯片产线高度洁净,病毒感染风险较低。
除了芯片制造,芯片产业还包括设计和封测两大环节。芯片设计公司瑞芯微电子副总裁陈峰告诉《财经》记者,和芯片制造一样,疫情目前对芯片设计企业影响也不大,因为以研发人员为主,可以远程办公,虽然整体进度变缓,但只要企业现金流不错,就无大碍。
陈峰表示,整个芯片产业链上,只有封测企业较为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将面临一定的“复工难”。
四川明泰电子位于四川遂宁,是西南地区产销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四川明泰电子总经理郑渠江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正常时期工厂有将近400人,现在只有100多号人在上班,产能也只开起来四分之一左右,停工一个月直接损失为500万元,间接损失更多(该公司2019年税后净利润约2600万元左右)。
不过,芯片行业是重点行业,芯片类公司大多能够得到当地政府不同程度的支持,大多能扛过疫情导致的短期用工荒。例如,郑渠江就透露,政府为其减免了1年左右的厂房租金,总金额约400万元左右。
电子组装企业“慢”下来
芯片只是基础元件之一,芯片只有跟其他元器件一起组装之后形成各种产品才能交付给用户,疫情持续期间的流程可能会出现一些“断点”。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行业可能“断点”之一。
PCB板
PCB是指在通用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点间连接及印制元件的印制板。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及医疗等多个行业。实际上,要是有电路的地方,基本上都需要使用PCB,PCB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
美国电子市场调研机构Prismark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PCB总产值达到588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PCB产值为297.32亿美元,占比超过五成。但PCB行业行业存在一个特点,由于产品高度定制化,导致参与者众多,行业集成度非常低。例如,全球第一大PCB厂商为中国台湾地区的臻鼎,2017年营收为35.88亿美元,全球市占率也仅为6.10%,而前十大 PCB 厂商的市占率合计也仅为33.51%。这意味着,PCB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普遍不高。
中国大量PCB公司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以及江苏昆山一带,但近年来有向湖北、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转移的趋势。数据显示,仅湖北地区PCB厂已经超过30家。
深圳华秋电子有限公司CEO陈遂伯告诉《财经》记者。该公司有600名员工,
年初二已经实现部分复工,后续也希望按照客户要求全线按时开工,但他估计员工到岗率只有50%。
陈遂伯还透露,尽管下游终端客户对订单延期交付现象都表现包容、理解的态度,暂未出现影响较大的违约赔偿风险。但是,由于生产交期受到影响且客户对订单安全保障产生较大顾虑,相比往年,目前国内外市场订单已经整体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很多客户已经选择把订单转移到未受疫情殃及的国家进行加工生产。
03-18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4-01 来源:未知
05-12 来源:未知
05-29 来源:未知
02-12 来源:未知
04-08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2 来源:未知
09-0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