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剧本中,“广告”、“补贴”、“新零售”等都是主要情节,渠道是故事主线,产品则被隐身。不论是汽车、还是咖啡,只不过是这场资本大戏的道具而已。每一个剧本都生动诠释了同样的逻辑:拿钱→开店→压价→抢市场→上市→套现,只是不同的剧本上演的时机不同,剧情的展开进度不同。神州租车的主角已套现走人,瑞幸咖啡因浑水中途砸场,离套现还差一步之遥,宝沃汽车似乎刚刚开启大幕,就面临谢场。
最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资本,终究还是被市场无情唾弃:截止美东时间4月2日美股收盘,瑞幸咖啡股价下跌75.57%。4月3日,港股上市公司神州租车盘中一度跌逾70%,此后公司宣布紧急停牌。
陆正耀主导的这场资本大戏,瑞幸咖啡只是一个剧本。而将神州系、瑞幸咖啡和宝沃汽车放在这几年大热的互联网经济背景之下审视,它们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P2P、区块链、ICO等各种名义的创新,脱下绚丽的衣裳,都是资本的裸奔,更是对商业诚信底线的背弃。
瑞幸咖啡对标的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1992年成功上市,1998年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177家城市,开设超过4200家门店。旗下包括30多款零售产品,“以我们的伙伴、咖啡和顾客为核心”,“激发并孕育人文精神,每人,每杯,每个社区”,2019年星巴克在全球品牌百强榜中排名第48,真正诠释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当然,在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为发展秘籍的互联网公司看来,时间就是市场和金钱,而不是打磨和沉淀。问题在于,一种商业模式,如果不是立足产品、服务、创新和文化,而唯有金钱,手段是烧钱,目的是骗钱,那么它就不叫商业,而是投机。
瑞幸咖啡损失的不仅是股价,还将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股票市场的本质是一个信息市场,只有透明真实的信息公开,才有健康有序的资本流动,所以财务真实是股市之本。
美国更是严厉打击证券市场的欺诈行为,根据现有信息,大体可以明确的是,除已经开始的证券集团诉讼私人索赔外,SEC(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后续可能对瑞幸咖啡启动行政执法与诉讼。同时,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相关公司责任人可以判处10至25年的监禁,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当然,美国民间诉讼和政府执法都要面临一个问题,相关人员在中国境内,不可能直接采取措施。鉴于中美没有引渡条约,两国政府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或投资者只能望洋兴叹。
根据中国刑法规定的属地管辖原则,中国政府对于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都有管辖权。所以,即使美国政府隔空难以直接出击,瑞幸咖啡在中国的刑事追责也是有可能的。
依据中国刑法,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背后,如果在招股说明书或者债券募集办法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则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如果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则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如果在神州租车购买宝沃股份的相关关联交易中,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产,则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伪造22亿销售额背后,可能存在为虚假交易开具发票的行为,则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或者虚开发票罪…。我们在此揭开的,只是陆正耀资本魔布的一角,而资本翻手腾挪本身,就有很大的法律风险。
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市场守门人”的中介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质量乃至投资者决策起到重要作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不可避免会波及到投行、审计、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他们将面临是否“共谋”的严格举证责任,以及如果美国投资者提起集团诉讼可能引发的巨额赔偿。其中,在中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根据中国刑法,还存在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刑事法律风险。
瑞幸咖啡不仅揭开了资本游戏的一角,更对中概股在国际市场的信誉产生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有美国参议员转载了瑞幸咖啡的新闻,并配文:“中国的欺诈行为远不止武汉肺炎。”虽然反华的情绪跃然纸上,但是瑞幸咖啡欺诈的事实也是板上钉钉。在全球化时代,资本就像病毒一样,无国界流动。重塑中国公司形象的,还是中国公司自己。
05-20 来源:未知
07-11 来源:网络整理
08-18 来源:未知
10-04 来源:网络整理
02-29 来源:未知
03-19 来源:未知
04-02 来源:未知
07-02 来源:未知
01-28 来源:网络整理
03-15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