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不争气,只怪游戏太有趣?青少年游戏(2)

  “有了社交圈子,游戏里的被需要感以及尊重就不再虚无,真正接了地气。你昨天游戏玩得好,今天你就是小伙伴中的焦点。你这次活动装备最好,你就是圈子里的大哥。同时,通过开展新玩家邀请、老玩家回归等活动,用户会因为社交圈而留在游戏中。”孟娟说。

  亲子交流需更用心,现实娱乐应更丰富

  随着80后、90后逐渐进入职场有了收入,近年来我国游戏市场份额不断上涨。多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在2000亿元以上,增速高于GDP增速,同时游戏也带动了直播、代练、网咖、电竞酒店等相关行业。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欧美日韩,游戏已经成为数字经济重要产业之一,也催生了我国高等教育新专业和一批新兴职业。他们表示,家长和社会应正视游戏,宜疏不宜堵,多措并举防止孩子沉迷。

  “今天我们指责游戏,老祖宗指责围棋蹴鞠。玩物丧志的借口永远都有。”张磊等业内人士表示,游戏如今已成了部分家长疏于管教下的替罪羊,部分指责游戏的家长甚至都不屑于弄懂游戏是什么,只是反问“那破游戏有啥意思,一玩玩半天”,实际上孩子们最不满的就是,家长根本没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人去尊重。“孩子觉得,首先家长要客观,然后才有得谈。”李杰说。

  “如今的孩子和过去相比更加重视人格独立、精神富足,他们更能接受平等地讲道理,而不是传统权威教育。我们家长首先不能双标要求,比如自己看电视、玩手机,然后要求孩子不停学习。”中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书鸿建议,家长应多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避免他们逃避到游戏中。

  “孩子沉迷游戏,也确实反映出当下我国从孩子角度设计的社会产品,尤其是娱乐产品太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迪说,相比一味排斥游戏,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集合全社会力量,为孩子量身打造更好的现实娱乐选择。

  “我国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成绩不好的孩子在校园里就会存在成就感缺失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学校教育应加大文化艺术、体育竞技等多形式素质教育,让孩子多一些选择,在不同形式的课堂中找到成就感。(记者 杨稳玺)

  (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6期)

图集

+1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