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滑项目的竞赛服就在大腿处使用了比普通纤维弹性强数十倍的橡胶材料,这种材料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体力消耗;右胯部以内附着的是“3M”合成纤维,可有效减小摩擦力。为减少空气阻力,韩国代表团在比赛服的双手及双腿处使用了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日本代表团的“三角内裤”也是异曲同工,这种内裤据称可减少交裆部位的摩擦力,还能削减5%的空气阻力。
5、冰壶刷记忆卡
英国冰壶队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他们的刷子。刷子上装有传感器和一个记忆卡,这些装置可以记录下扫传手施加的向下力,刷子沿冰壶路线行进的距离以及选手们的身体素质等详细情况。这些数据通过电脑分析后,不但可以作为教练选拔队员的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改变运动员的感觉和技术,以达到增强实力的目的。
6、裁判雷达收发机
高科技不仅可以帮运动员提高成绩,也极大地方便了裁判,确保比赛结果的准确和公平。在越野滑雪、速度滑冰的赛场上,每一位参赛者的双腿上都会绑定一对重量极轻且性能可靠的异频雷达收发机,以便计时器在比赛过程中精准测定、记录并公布参赛选手和团队的中段成绩与最终排名,准确性能细微到千分之一秒。一旦出现选手跨越终点线时,冰鞋高于光电子眼的红外线光束的情况,裁判将依据异频雷达收发机的记录,确定完赛时间与最终排名。有如此的高科技,就意味着并列奖牌得主的情况会近乎绝迹。
7、冰壶赛场的检测器械:Eye on the Hog
在冰壶项目中,有名为“Eye on the Hog”的辅助器械,其可有效避免因肉眼观测偏差所致的误判。掷球时,球员必须在掷球区的栏线之前将球离手。内置在冰壶手柄中的电路可准确判定出此次掷球是否有效,并通过绿灯和红灯予以提示。而应用于速滑项目中的追踪系统更是让人称道:比赛场地的冰面下方配置了接收天线,可与附着于运动员脚踝之上的转频探测器连接,并通过计算机测算出运动员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长,快速显示于记分牌之上,其精度可达千分之一秒。
8、碳纤维雪橇
碳纤维有助于参赛队伍在冬奥会上取得更为出色的成绩。宝马曾和美国顶尖雪橇队的合作从头开始设计并制造雪橇器材骨架。频频出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碳纤维材料如今正式登陆雪橇器材,使其重量更轻、质量也更为集中。当然,人体工程学设计同样非常重要,例如通过精简内部结构使其更便于运动员在比赛初期的助跑阶段后“跃”入雪橇当中。
9、云平台多媒体直播系统
多媒体技术是现在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资讯获取技术。在伦敦奥运会当中,为了提供顺畅的流媒体直播服务,Adobe与微软联手出击利用Windows Azure为直播提供支持。这套云平台的流媒体直播几乎覆盖了每一种设备平台,而且为期15天的冬奥赛事共计产生了超过一千小时的视频资料。
10、身份识别和通讯监控
通常的,指纹、人脸、签字、掌纹、话纹是运用到各种身份识别中。在冬奥会中,各种参赛人员、参观人员的身份识别是不可或缺的。目前被奥运会采用的比较多的身份识别系统是指纹技术。
04-20 来源:未知
05-06 来源:未知
05-25 来源:未知
06-18 来源:未知
11-12 来源:未知
11-21 来源:未知
03-12 来源:未知
03-16 来源:未知
03-08 来源:未知
05-15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