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革东镇光条村虽是深度贫困村,但村里这么一拨贫困户,他们在村支两委的带动下,主动发展产业,积极参与村集体建设,通过勤劳的双手,积极干事创业,把生活过得越来越美好。
盛夏时节,笔者来到剑河县革东镇光条村,满目翠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印入眼帘。
村委会门前的“自力更生脱贫光荣,扶贫先扶志,扶贫不扶懒”的大牌子格外醒目。
说起立这块牌子的初衷,该村第一书记吴作周深有感触,因为他刚驻村的时候,不少人私下里来找他争贫困户名额。
“让他们知道,争当贫困户是可耻的,只有自力更生脱贫才是光荣的”。吴作周说。
光条村有288户,1274人,是深度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528人。2018年年底,已经脱贫70户303人,目前,还有65户225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17.7%。
村民欧行成虽然没有去争当贫困户,但其家庭条件却不得不让他当贫困户。作为一名党员,带着贫困户的帽子,让他心里愧疚不已。
欧行成有心想去改变现状,但上有80多岁的母亲需要照顾,下有两个孩子在读书,这些现实让他无法撕掉贫困的标签。
交通偏僻、山高水远是光条村的条件,导致发展产业、发展致富滞后、缓慢。只有外出务工才有出路。
“是真穷,连母亲生病住院都没有钱,只有选择外出打工,这样来钱快一点。”为了改变生活困苦,1992年,欧行成曾经也随打工大军外出谋生路。
随便母亲的年岁高,他想去外面务工也不现实,2009年,只好回家。
欧行成回到家乡后,想创业却苦于没有资金启动,所以只能利用农闲时节在附近打点零工补贴家用。
不能外出打工,在家发展产业的想法一直是欧行成的梦想。
村里来了脱贫攻坚队后,欧行成觉得机会来了。他主动去了解扶贫政策,积极报名参加村里的产业种植计划。
“只有努力改变才能改变生活,不努力会让人笑话,因为我是党员,要带头响应村委号召。”欧行成说,现在有国家扶贫政策支持,这样的条件去哪里找。
欧行成先是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发展了钩藤种植。年前,在村脱贫攻坚队的协调和县供销社的扶持下,欧行成又主动发展了2亩养鱼和2亩中药材。
为了光条村发展产业的技术保障、种苗扶持和市场销售,县供销社、科技局都有联系帮扶光条村,这也让欧行成做起事来信心满满。
“土地入股分红得1500多元,拿钱入股养猪场分红得2500多元,加上今年种的2亩缬草,能有近1万的收入。”欧行成算着自家今年的收入账来,夫妻俩脸上挂满了笑容。
有了政府、村支两委和各级部门的积极支持,更加坚定了欧行成的发展信心。而村民们也意识到,只有勤劳肯干,才是致富的根基。依托产业,才能打好脱贫攻坚的翻身仗。
和欧行成一样敢干肯干的村民还不少,贫困户刘跃忠、欧昌海、欧言生等也加入到产业发展的队伍中,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贫困户帽子摘掉。
今年村里新引进的缬草、黄精、吴茱萸等项目,吸引了不少贫困户主动参与种植,抱团发展。
“没有本事害羞很,想自己干,干才挣得到钱。”贫困户刘跃忠只有小学文化,又没有过硬的技能,这让身为一家之主的他很难挺起腰板,听到今年新引进了帮扶项目,刘跃忠抓住了机会,主动申请发展了缬草种植。
“去年我种了60亩的钩藤,今年又和几户贫困户抱团发展了缬草,黄精”。贫困户欧明富长期在外打工,难以照顾家庭,这让身为三个孩子的父亲很内疚,在得知村里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村里的面貌日新月异,产业路也修起来了,一些老乡靠种植中药材发了家,这也激起了欧明富返乡干事创业的热情,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和大家一起干。
“等过了今年冬天,这一片片青山就要变成金山银山咯!”欧明富指着长势良好的种植基地憧憬到。
……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光条村上下卯足了劲,村里干事创业氛围越发浓厚。截至目前,全村发展钩藤、缬草、黄精等中药材种植面积500多亩。
“65户当中除了18户是民政兜底以外,有12户可以通过发展产业脱贫,有一部分在外省务工,剩余在家的劳动力,我们动员他们去县里面的食用菌基地务工,让他们的收入有保障,村里今年年底出列是没有问题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工作虽然艰巨,但对于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第一书记吴作周信心满怀。(杨家孟 吴昌连 刘忠培 晏学源)
(责编:顾兰云(实习)、陈康清)
07-27 来源:未知
09-25 来源:未知
12-16 来源:网络整理
05-05 来源:未知
08-28 来源:未知
06-06 来源:未知
06-13 来源:未知
09-21 来源:未知
12-18 来源:网络整理
03-1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