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央行工作论文中预测,中国总人口数量在到达峰值之后,人口结构将成“倒金字塔”形状,老年人占比继续增加,少儿和劳动人口占比继续减少。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净消耗的老年人口占比逐步上升,加上少儿人口占比,可能接近净产出的劳动人口占比,社会总消耗逐步上升,这将拖累经济增长。
蔡�P也从另一个维度指出,从数据看,青少年在上学到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支柱消费支出是最多的。因为家长更愿意在孩子身上多花一些钱去改善他们的教育和生活。因此,当孩子占人口的比重越强,其对消费的贡献就越有可能反弹。
蔡�P认为,老龄化不仅体现了老年人的消费现象,实际上在有工作能力前、就业人群、老年人群这三个阶段都表现出来了。“这意味着老龄化进一步加深,、2025年之后人口负增长,就必然带来一个新一轮的冲击,而冲击的特点是需求侧,所以我们及早认识需求侧可能也会出现一个新常态,可能会有利于我们未雨绸缪。”
老龄化意味着净消耗,少子化意味着没产出,那很自然的应对方法就是储蓄。放开和鼓励生育,是劳动力的储蓄;储蓄和投资,是资本和产出能力的储蓄;完善养老体系,是财富的储蓄;教育和科技进步,是生产率的储蓄。
央行工作论文将鼓励生育放在了首要位置,并建议要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蔡�P也认为,改变和降低生育、养育及教育的成本,是中国年轻夫妇目前面临的最直接制约因素,我国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解决生育问题。
与此同时,蔡�P也指出,对老年人来说,提高其劳动参与力、社会保障水平,让这一群体既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贡献者,又能成为经济增长中分享者,力争让中国经济不至于提早回落。
03-21 来源:未知
03-21 来源:未知
03-25 来源:未知
03-30 来源:未知
11-23 来源:未知
12-23 来源:未知
01-09 来源:未知
02-05 来源:网络整理
10-19 来源:未知
10-28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