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集团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3年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京东收入为2477亿,较2022年第三季度增加1.7%;经营利润为93亿,去年同期为87亿;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9亿,去年同期为60亿。2023年第三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06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00亿元。
按照业务分类,京东的总营收主要分为零售、物流、达达、新业务四大部分。具体来看,第三季度,京东零售收入2120亿元,同比增长0.06%;经营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0.68%,经营利润率为5.2%。消费增长提升物流业务景气度,京东物流实现总收入为417亿元,同比增长16.5%。
新业务营收同比有所下滑,由去年同期的49.97亿元,降低至38.18亿元。达达和新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亏损5200万元和1.4亿元。
整体来看,京东集团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财报,盈利能力越来越强。
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三季度,我们取得了稳健的收入表现,并且利润水平达到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在价格竞争力和平台生态建设方面的主动努力及供应链优势。”
受业绩利好影响,11月15日,京东美股报收28.59美元,涨7.04%,市值一夜之间增加29.5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4亿。11月16日,京东集团港股股价上涨,截至收盘,京东股价上涨1.98%,收108.00港元/股,最新市值3149亿人民币。
京东迎来了一次久违的大涨,原因就在于集团盈利能力的持续扩大。数据最能说明一切,这也证明了京东低价策略的可行性和带来的增长红利。
京东盈利超出预期
今年,京东针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从战略调整到人事变动布局不断。
公司转向,低价成为京东零售未来三年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曾强调,“低价是京东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毫无疑问,京东的低价战略也颇受外界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担心低价会拖累京东利润表现的声音一直存在。
这次三季报的发布,在大力推行低价的情况下,京东的利润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质疑声音作出了回应,低价策略的商业价值正在逐渐凸显。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许冉着重谈到了京东的低价策略,她表示,消费者需要的低价不是绝对低价,很需要品质和服务的支撑,京东不会牺牲利润率参与竞争。在提供低价的同时,也决不允许任何劣质或假冒产品出现在京东的平台上。
这也就是京东一直强调的,京东的低价和用户体验不仅仅是通过补贴,更是靠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和平台健康发展实现的。
今年三季度,京东包括采购、仓储、配送、客户服务和支付处理在内的履约开支,罕见出现了大增,投入力度远超营销开支,同比增加6.1%至152亿元,上年同期为144亿元。财报中京东表示,单季度多出来的这8亿元,主要是降低了免邮门槛。
今年8月23日,京东宣布降低自营商品免邮门槛,京东PLUS会员享受全年无限免邮,普通用户自营免邮门槛从99元降至59元。免邮新政施行一个多月,京东三季度多出8亿履约成本,可以看到,京东下了决心要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
这届双11,低价战略也给京东带来了显著的增长。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晚23:59,2023年京东“双11”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齐创新高。累计超过60个品牌销售破10亿元,近20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
许冉表示,目前来看,京东在双11采取的“低价战略”依然是正向循环,用户体验好的时候,就会吸引更多流量和销售,从而产生更多毛利和利润,可以将新增利润拿出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京东不可掉以轻心
盈利超出预期的同时,京东还不能掉以轻心。三季度,京东零售营收微增0.06%,面临着较大的增长压力。电商业务增长疲软,是京东绕不开的难题。
除了增速放缓,京东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今年,阿里巴巴重心重回淘天集团,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正在焕发新的活力。拼多多也步步紧逼,百亿补贴继续收割用户低价心智。除了老对手,抖音、快手作为电商领域的后起之秀,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小红书推出的买手电商也在不断成长,取得了新的突破。
电商行业步入存量竞争时代,还有一批新玩家入局,对于京东来说,市场份额争夺战绝不会轻松。
除此之外,距离刘强东重提低价,不到一年的时间。京东的低价变革不光涉及平台,对品牌商家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双11期间,京东采销与海氏品牌之间的纠纷闹得沸沸扬扬,在全网引起热议。事情经过,想必大家都清楚。那么,这跟京东的低价策略有什么关系?
京东回归低价,有时候何尝不是平台与品牌之间的博弈。海氏认为京东方面没有按照双方商定的价格销售产品,而是擅自降价销售,并且这种行为是故意的。市场人士分析,站在品牌方的角度,商品一味降价,除了会对利润空间产生影响,更长远地看,甚至会影响品牌形象以及定位。京东低价心智的建立离不开品牌商家,从这一角度去衡量,品牌海氏与京东采销的公开争执,也暴露了京东低价变革的相对不足。
不过,也正因为京东与海氏品牌、李佳琦爆发的“底价”风波,京东也有了意外的收获。借助这一热度,京东采销直播间写着“11.11真便宜,价低李佳琦直播间”的标语,异军突起。截至11月11日晚23:59,京东采销直播的总观看人数已突破3.8亿人次。在这一过程中,京东采销直播间“无达人无佣金无坑位”的模式也夯实了消费者的低价心智,也让不温不火的京东直播成功扩大声量。
在最新的收入占比中,京东零售贡献了整个集团收入的87%。财报发布当天,京东零售迎来了重大人事调整。
京东发布公告称,京东集团CEO许冉将兼任京东零售集团CEO,原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另有任用,该人事调整决议自公告之日起立即生效。
据了解,辛利军于2012年10月加入京东,曾担任京东健康CEO,并于2021年9月接替徐雷成为京东零售CEO。许冉于今年5月成为京东集团CEO。
这是今年4月,许冉接替徐雷成为集团CEO之后,再一次高层换帅。市场人士分析,许冉兼任京东零售集团CEO,意味着京东将继续加强零售与集团的协同效应,贯彻成本、效率等变革。
总的来说,京东低价策略成效正不断释放。但不可否认的是,京东依旧处于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期,电商行业的竞争永远存在,京东仍需以用户为中心,围绕低价策略继续布局。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深耕低价的京东或能重返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