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还将“工程创新班”的有效做法推广到普通班,将项目化课程实施与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实施开发一批创新创业课程、成立一批创新创业社团、举办一系列活动、每年举办一场大学生先进制造科技文化节、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创客项目等双创项目培养计划。同时,建立“智能加工岛”“创客工坊”等创客空间,建立虚拟众筹网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虚拟众筹,推荐优秀创客项目入驻学校“创业园”实战经营、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申报省市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有效组织,学生创新创业成果逐年增长,获得感满满。
第五,制度保障,健全学生创新评价的激励链。
“一体化”课程设计、模块式项目化课程等的实施带来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考核方式的转变。为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专利申报,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学校机制专业群推行创新创业综合积分制量化评价机制,对学生专利申请或授权、科技创新项目主持、学科技能竞赛获奖等进行量化赋分,并将赋分结果与学分抵扣、第二课堂学分认定、评优评先等挂钩。
学校还设立学生技术创新基金,对学生主持的项目进行资助,助推学生创新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对于学生以第一主持人授权的国家专利、省级及以上学科技能竞赛获奖等,用基金给予奖励,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
(作者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24日第11版
06-13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
11-22 来源:未知
11-22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3 来源:未知
03-26 来源:未知
04-03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