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对海尔智家这个企业最形象的描述。
在互联网上,国内白电三大巨头海尔智家、美的、格力的“三国大战”一直吸人眼球,而这些年又以海尔智家承受的压力最大,诸如营销投入大、净利率低、市值低的质疑不绝于耳。这其中,既有“吃瓜群众”不明真相,也有不少是因为缺乏客观的评判而误解。
不过,随着10月30日,“三巨头”不约而同地在同一天发布上市公司三季报,财报发布后海尔智家股价领跑家电板块,外界对海尔智家的质疑也应声而落。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海尔集团子公司之一的海尔智家实现收入1489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归母净利润77.7亿元,同比增长26.2%。海尔智家在营收上与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但利润率的增长却远高于格力电器的4.73%和美的集团的19.08%。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教授路江涌说,中国企业经历了从传统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物联网时代的沧桑巨变,创新范式也从产品创新发展到平台创新,进而发展为生态创新。长期以来,格力在空调单品上的领先和美的在白电全品类的布局一直被拿来与海尔智家的全球化战略、高端品牌建设和生态构建对比。相比于格力、美的的规模和利润的迅速做大,海尔智家走了一条短期来看更苦,但未来前景可期的路。
从三季报来看,随着海尔智家在生态品牌场景转型、高端品牌及海外市场的持续业绩增长,再加上中国消费升级的到来和品牌的国际化的驱动加速,此前的一系列问题反而成为海尔智家牺牲短期利益、率先布局物联网,进入生态创新的最好证据。
那么,真实的海尔智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被误解的海尔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国内,作为白色家电行业的“三巨头”,海尔智家和美的、格力的比较一直存在,但正是这种比较,给外界产生了很多的误解。
外界一直热衷于炒作的一点是海尔智家的盈利能力和市值与美的、格力相差较大,但事实上这种对比并不客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将A股上市公司“海尔智家”等同于海尔集团。
分析三大白电巨头你会发现,常被外界拿出来比较的海尔智家仅是海尔集团的四家上市公司之一。如果从整体营收来看,2018年海尔集团整体营收2661亿,高于美的集团的2618亿和格力电器的1981亿。利润方面,海尔集团整体也不弱。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美的集团利润额为202亿、交税20亿,格力电器利润额260亿、交税17亿,以海尔全球利税总额331亿元推算,税后利润大约在248-280亿之间。由此可见,说海尔集团盈利能力弱是天大的误解。
而且有一点需要注意,虽说都是白电企业,但很多人忽视了海尔智家、格力、美的三者之间的业务结构差别。海尔智家是冰箱、洗衣机、空调、厨卫等全品类的强势白色家电企业;美的集团以空调、小家电业务为主;格力业务主要是空调。这就像同一个学校三个拔尖学生,海尔智家学的是文科,文科功课门门拔尖,理科(空调)有点弱;美的学的是理科,每门功课成绩都靠前,但都不是最突出的;格力则是艺术生,艺术科目全国第一,但偏科明显。单纯看三个学生的考试分数(财务数据)并没有多大价值,看的应该是他们未来的成长性。
当然,海尔智家有自己的问题,比如由于历史原因,其股权结构复杂,很多投资者看不明白,海尔智家对海尔电器持股44.96%,海尔电器主营洗衣机、热水器业务,这意味着海尔电器近六成利润未并表海尔智家,也就是说,海尔智家的利润要比公开的数据更有优势,而这些数据之外的“秘密”是很多人不会去关注的。
这才是真实的海尔
总的来看,今天我们说起白色家电“三巨头”,给出的标签各不相同,格力专业化,美的多元化,而海尔智家除了广为人知的全球化外,还有高端化和生态化。
06-13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3 来源:未知
03-26 来源:未知
04-03 来源:未知
07-18 来源:未知
03-18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