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燃烧了一下小宇宙

没人知道确切的答案。不过每年腾讯科学 WE 大会,都在铺开一张张未来的试卷。

举办 6 年以来,60 多位科学家不断破解着人类命运的考题,从斯坦福大学教授探索「返老还童」,到霍金最后一次为中国讲述「星辰大海」,今年,话题对准了「微观世界」。

地心秘密、类脑芯片、癌细胞破解、捕捉幽灵粒子…… 腾讯称今年的主题为「小宇宙」,看起来颇有一花一世界之感。

没有任何形式主义的开场,直接就让 9 位嘉宾轮番上台演讲。

马化腾最近几年也没出现在 WE 大会,或许就是希望让视线都聚焦在这群科学家身上。

关于肉眼不可见的世界

和往年一样,物理学家依然占据了整个大会的重要部分,大会前半场有三位物理学家,分享了关于宇宙、地心、能量的微观故事。

被称为现实版「谢耳朵」的理论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Brian Greene,是超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这个理论通俗来说,就是万事万物,其实在微观世界中都有着振动的能量弦,而这种「弦」,可以让我们发现多重宇宙的可能性。

从我们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到发现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银河系不是宇宙的中心,现在,宇宙也并不是整个宇宙空间的中心。

这种开放的视角,就像他在采访中听到这个「谢耳朵」这个称号时,虽然表示没听人这么喊过,但也完全不介意:

科学的概念应该融入到大众文化中,而不是在学术期刊的象牙塔中,它不应该是一个孤岛。

但另一位高能物理界的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研究的内容就很「孤岛」了,他把目光对准了宇宙里最神秘的中微子。

中微子也被称为「幽灵粒子」,打个比喻的话,你在看这行字时,数以万亿计的中微子已经以光速穿过了你的身体。

不过中微子振荡的存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议,直到王贻芳团队测出了中微子的振荡模式,还精确测到了振荡机率。这个新发现,也能帮我们进一步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

关于下一步行动,王贻芳院士透露是建设一个环形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它会产生 100 万个希格斯粒子,「这也是让中国科学成为世界基础物理研究的一个领袖的好机会」。

还有一位地质物理学专家 Jennifer Jackson,讲的虽然是实实在在的地球物质,却是人类肉眼看不到的 3480 千米的地心。

无论从地心温度高达 6000 度,还是压力是我们身处环境的 350 万倍来说,除了《地心历险记》里的演员,现实中还没人能去到那里。

但 Jennifer Jackson 用一种新的地震波的探测方法,发现了地心和地幔边界的大肿块,以及它周围的小肿块,它们不仅和地球的板块、火山有关联,还会影响我们未来生活和地球的可居住性。

不过现在的问题在于,大肿块来源、它和地球地形的关联都不清楚,未来仍需要部署更多地震设备才能观测得更明朗。

如果以后能对地球内部高清成像,那么我们探索地球之外的行星的可居住性时,也会有更多经验了。

关于生命的二三事

这次的主题就是解密微观领域,人本身自然也是关注的重点。

其实第一位登场的,就是一位癌症免疫学家 Carl June。

他曾通过创造 CAR-T 细胞疗法拯救一个患癌女孩,随后拯救了越来越多在癌症中挣扎的人,Carl June 给我们讲了他一路以来的科研故事。

 

CAR-T 细胞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现在已经在血液恶性肿瘤上有了突破性的成果。 不过一开始,Carl June 从没想过会进行癌症研究。

从毕业起进入斯坦福大学,而后参加海军学院、医学院,他从学习骨髓移植,到治疗白血病、艾滋病、疟疾,直到 1999 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他才开始 CAR-T 细胞的研究。也是因为艾滋病病毒,Carl June 才发现它可以被改造用来治疗癌症。

我想传递给大家的信号就是,在你生涯中如果发生一些意外的变化,抓住它,那可能会是一个你想不到的好机会。

不过很难说,现在的机会不是基于 Carl June 过往的积累,但每个新的科研发现确实也需要巨大的勇气尝试,特别是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这份勇气可能就是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支柱。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