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今年8月,快手与百度投资知乎之后,出现了一定的质疑声。此前的“魏则西事件”,知乎正是舆论发酵的起点,加之知乎与百度知道对比,在很多答友眼中,知乎与百度之间有一种对立感。对于这些质疑,你怎么回应?
周源:知乎并没有因为魏则西事件,就与百度对立。知乎是一个社区,是一个舆论场。在内容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这个舆论场是比较自由的。知乎用户已经超过2.2亿,每天都可以产生海量的内容。这些内容里,褒奖和批评的声音都存在,大家大都能够理性客观、大度地看待这个问题,这也并不影响大家的合作。
澎湃新闻:去年世界杯期间的“有问题上知乎”广告被指“跌破眼镜”、“洗脑”,这样的推广模式真的是知乎想要的吗?
周源:我们的那支广告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听到的正面的反馈比较多,我们也认为达到了不错的效果。我想,对广告片的理解,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开通直播并不会让文字问答边缘化”
澎湃新闻:此前知乎曾有一些业界知名人士入驻,比如李开复、张译等,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这样的节奏变得静默起来。接下来,知乎会将引入名人入驻变成常态化吗?
周源:知乎曾经是一个封闭的小社区,但2013年我们就已经开放了注册。我们始终欢迎各界名人入驻,也会对一些名人发出主动邀请。一个月前,为了庆祝祖国的70岁生日,我们发起了“你好中国·问答70年”系列活动,邀请了胡歌、张艺谋、刘国梁、屠呦呦来知乎进行提问。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借助名人效应,我们既获得了大流量,也传播了正能量,还提升了知乎的品牌形象,实现了共赢。
澎湃新闻:这次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你向媒体透露了知乎的直播开通运营进展。直播、短视频会成为知乎接下来的侧重发展路径吗?本就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里,文字问答是否会边缘化?
周源:知乎的使命,是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所有能为此带来帮助的功能、媒介、产品,我们都会尝试,都会支持。文字、图片、直播、短视频等等媒介,它们都各有优势,都不可或缺。例如,我们最近在尝试的直播,就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入门门槛较低,受到许多创作者和消费者的欢迎。
知乎期望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共同来高效地为用户提供解答。虽然已经身处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了,但是文字问答在知乎依然非常具有吸引力,它不会被边缘化。
06-13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6-02 来源:未知
03-22 来源:未知
03-23 来源:未知
03-26 来源:未知
04-03 来源:未知
07-18 来源:未知
03-18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