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遥感信息测绘院科技创新实践报告

资料图:技术人员在北海正在为数字广西实景三维数据生产项目作业的直升机安装搭载航摄仪。易卫兵摄

  资料图:技术人员在北海正在为数字广西实景三维数据生产项目作业的直升机安装搭载航摄仪。易卫兵摄

  中新网广西新闻6月12日电(何燕君 林海兰)5月22日,在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二十八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广西自然资源厅展区前,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建军,戴上3D眼镜,通过倾斜摄影技术生产的实景三维模型及高清影像,饶有兴致地体验了超融合实景三维应用平台上南宁市三维漫游效果,肯定了广西自然资源厅科技创新成果。

  超融合实景三维应用平台是广西遥感信息测绘院科技创新成果之一。2017年以来,该院主动融入改革大局,把握转型升级机遇,以人才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获得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质测绘工程银奖等科技(工程)奖11项,发表学术论文35篇,取得软件著作权25项,获批自治区级科技立项2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点研发计划1项)。3月12日,广西科技厅发布2018年度广西科技成果登记项目目录,该院以21项成果在分类统计中名列第四,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更多认可。

  用心营建环境 激活创新动力

  2018年3月,《广西进一步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实施方案》出台,要求“破除制约创新创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团队或个人的奖励和报酬,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广西科技厅连续出台3份文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科学技术创新、资助和奖励专利研发。该院认真落实自治区要求,以科技创新驱动事业转型发展,专门成立应用研究分院和遥感监测中心从事遥感数据价值挖掘和创新应用,制定了科研项目、青年技术骨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管理办法激励技术和应用创新,政策红利得到释放,科技干部的创新热情高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该院成立应用研究分院后,在单位张贴“告英雄帖”广纳英才,选才条件除“常规项”外,特设“兴趣项”,欢迎对软件开发、三维建模、无人机应用等有兴趣的同志加入。招纳了一批有新技术、有干劲的80后和90后干部,成为科技创新的先锋队。两年来,这支队伍针对行业需求,发挥遥感优势,研发采矿环境监测、林业变化动态管理、旅游电子地图等应用近30个。

  此外,加强自治区级科技立项申报。2018年参与实施广西科技重大专项“近海岸双频激光LIDAR探测仪产品开发与应用示范”,牵头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尾矿库动态应力模拟计算及坝体稳定性安全评估技术及示范工程”,今年又申报3个。同时,创建实施院级科技立项制度,2018年实施院级科技项目6个。通过实施科研项目,激发了干部创新发展的梦想,提升单位科研实力,激活创新动力。

  推动成果应用 服务地方发展

  “那不是我们学校吗?跟真的一样!”“我好像回到了学校,实景三维模型真是太厉害了!”在超融合实景三维应用平台前,南宁市逸夫小学的孩子们指着实景三维模型上的学校雀跃地讨论着。令孩子们兴奋不已的超融合实景三维应用平台,由广西遥感信息测绘院历时一年多建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平台由数字倾斜航摄系统、三维建模集群超算系统、应用管理展示系统三个部分组成,融合了倾斜摄影测量、物联网、集群三维建模运算、位置导航、大数据与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可满足快速联动、实时高效、多源多尺度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等需求。据了解,该平台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智慧旅游、精准扶贫、不动产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反响良好,遥感技术服务部门管理、行业发展的效果得到认可。

  输入“李富民”,系统在0.6米—1米分辨率航摄影像上快速定位贫困户李富民的家庭位置,点击“档案材料”,新房、大屏彩电、自来水、桑蚕房等脱贫后照片与脱贫前照片形成鲜明对比,李富民的精准识别资料、帮扶情况、收入登记记录、脱贫过程及现状等资料清晰完整地记录在档,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李富民过上了好日子。精准满足用户需求,快速反应等使用体验使精准扶贫档案地理信息展示系统受到自治区档案局及市县级扶贫干部高度认可。“我们还建设了精准扶贫档案数据库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使专题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与精准扶贫档案地理信息展示系统无缝对接”,项目负责人鲍资元介绍道。4月30,该项目通过国家档案局科技立项。项目建设中,该院自主研发的“精准扶贫档案地理信息展示系统V1.0” 取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强化人才支撑 事业再展新颜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