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导向正确,舆论走向正面积极,有利于人们形成共识、同心同德,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抓问题报道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区别主流支流,分清轻重缓急,不能有丝毫偏差,不能有片刻动摇。要通过抓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报道,用实事求是的舆论引导似是而非、以非为是的倾向,把单纯从个人利益、单位利益、局部利益出发思考问题而偏离实际的结论,矫正为比较全面、比较客观、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新闻实践中,我们特别要防止把个性问题共性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正面问题负面化的倾向,杜绝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现象发生,力戒负面影响,力求正面引导,真正让抓问题报道成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纠治积弊、革故鼎新的舆论工具。
(二)坚持真实准确的理念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于抓问题报道,其客观真实性尤为重要。稍有不慎,若有失实,其产生的后果和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因此,我们在报道过程中,绝不能夸大其词、捕风捉影,更不能凭空捏造、无事生非。实际工作中,新闻人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牢固树立务实、扎实、老实的采访作风,切实做到深入调查研究、谨慎确认事实、反复权衡利弊,确保报道事实准确,反映问题客观真实。不仅要从宏观上、全局上把握所抓问题报道可能带来的影响,而且要从整体上、本质上分析所抓问题报道的发展趋势。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即便是亲眼所见,也并一定就是事实的真相,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认真分析、正确判断,深入剖析问题的成因、呈现的现象、导致的后果,以及解决的思路和对策,确保所反映问题的真实准确。
(三)坚持与人为善的态度
抓问题报道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军队和官兵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虚名,搞哗众取宠,一味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因为,抓问题报道往往容易吸人眼球、引起关注、产生反响,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一些单位或个人,或多或少会引起受众的过度解读,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在抓问题报道中,以积极的心态、正面的引导、客观的理念,以教育警示他人为出发点,以促进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推动建设发展为方向,最大限度地激发正能量,最大可能减少负面效应,切实做到与人为善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客观公正地探讨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绝不能把抓问题报道作为一种发泄私愤和打击报复的手段,始终保持建设性的心态,在深入分析和报道中,坚持弘扬清风正气的主基调,坚持对事不对人。
四、掌握好分寸
抓问题报道,之所以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影响不大的现象,不仅有一些基层报道员主观回避的原因,也有其职业素养不高的因素。特别是军事新闻有着特殊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其敏感性之强、保密性之严、关注度之高、影响力之大,远甚于其它社会新闻,这就对抓问题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掌握好分寸,拿捏好尺度,既客观反映问题,又防止负面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有风险意识
人们对于抓问题报道总是习惯于从负面的角度去认知,甚至有些人会出现过度解读的现象,而对于如何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则考虑得较少。正因为如此,我们有的报道人员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鸵鸟心态,唯恐给单位添乱子、给自己找麻烦,对身边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消极现象,装聋作哑,视而不见,致使抓问题报道数量不多、分量不足。诚然,如果我们揭露性的报道过多,批评性的内容过度,或者报道选题不够准确,出发点出现偏颇,读者看了容易产生灰色心理、失望情绪,那么就有违抓问题报道的本意。因此,我们在抓问题报道中,既要大胆直言,也要防范风险,一定要考虑社会效果,本着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愿望来报道,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最小程度地控制消极影响,力争做到“阻力较小、效果较好。”
(二)要有保密意识
军事新闻不同于社会新闻,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在信息保密方面,有着特殊的规定和要求。抓问题报道尤为突出,尤其是涉及政策制度、体制编制、备战打仗等方面,必须强化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切实做到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坚决防止和杜绝失泄密现象发生。因此,必须站在维护国家和军队利益的立场上来选择问题、采写报道,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更不能以一时冲动。同时,采写的稿件,一定要遵守严格的审查制度,提交保密部门脱密后,方可提供媒体采用。
(三)要有法制意识
03-25 来源:未知
08-20 来源:未知
10-24 来源:网络整理
11-10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未知
10-17 来源:未知
01-05 来源:未知
02-26 来源:网络整理
07-26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