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基层官兵是部队的主体,军事新闻摄影应更多地把镜头对准他们,让他们成为军事摄影中的主角。为此,军事新闻摄影人要更多地深入基层官兵,以提高军事新闻摄影的生命力;贯彻人本理念,以提高军事新闻摄影的冲击力;突出人文关怀,以提高军事新闻摄影的感染力。
关键词:军事新闻摄影;深入基层;贴近官兵
新媒体时代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军事新闻摄影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把镜头对准基层官兵,关注新闻事件中的官兵,关注他们的情感、命运和价值,通过镜头反映基层官兵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感人情景,提升军事新闻图片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展现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深入基层官兵,提高军事新闻摄影的生命力
基层官兵是部队的主体,也是军事新闻摄影的主要对象。反映基层官兵火热的训练和生活,是军事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群众路线服务基层、服务战斗力建设的具体体现。
准确把握军事新闻摄影取向,必须深入基层、贴近官兵。新闻摄影不能凭空想象、闭门造车。要捞珍珠下大海,欲采灵芝进深山,想出精品下基层。大量鲜活的新闻事实、新信息、新人物、新典型、新经验,均蕴藏在纷繁复杂的基层生活之中。作为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落实践行“走转改”要求,深入基层、沉到一线、贴近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挖掘出价值非凡的新闻事实,拍摄出新闻精品。
军事新闻摄影人在确立摄影报道视角时,要始终面向基层,让一线官兵唱主角,让基层官兵的生活、训练、工作成为新闻摄影的主体。我采拍的稿件中,绝大多数是反映部队基层的人和事。譬如,大家较为熟悉的全国重大典型、原广州军区某特战旅连长刘珪,就是我重点拍摄的基层军事主官。此前,我到刘珪所在单位采访,偶然听官兵们聊起刘珪的故事,便决定跟踪采访,抓拍了他不少的新闻照片,并形成专题稿件《连长带伤参加考核》,刊于2011年10月11日《解放军报》的《视觉新闻》版头条位置。后来,当原广州军区党委将刘珪作为“时刻准备打仗”的重大典型上报原总政后,我又及时找来相关文件材料学习,寻找新闻信息、思考报道角度。经过长达数月艰苦细致的跟踪采访,我又拍摄了几千张刘珪工作、训练、生活的照片,其中组照《智勇双全的特战连长》被多家中央新闻媒体采用。中宣部将刘珪确定为全国重大典型后,我紧跟原军区党委首长的决策思路,一是向新闻单位汇报具体情况,二是深入部队认真采访拍摄。那段时间,虽然自己晒脱了两层皮,掉了几斤肉,但为后来《解放军画报》能够采取超常之举,突破以往典型宣传的规格,包括封面在内,以14个页码的特稿形式,隆重推出刘珪这一重大个人典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来,军报又在《视觉新闻》版用大半个版的篇幅,以《时刻准备打仗的特战连长》为题报道了刘珪同志的先进事迹。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与新华网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纷纷在头版头条或重要版面、位置刊发了刘珪的新闻照片或专题摄影报道。刘珪的先进事迹推出后,在全国全军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激励广大青年和当代军人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努力奋斗的精神标杆。
“当兵打仗、练兵打仗”,是我们开展军事摄影工作的出发点。要把图片拍出感情拍出味道,让广大读者情感认同,拍摄者必须深入到官兵中间,与他们一起摸爬滚打,抵近拍摄。比如,我拍摄的专题摄影《“心理盾牌”血火铸就》与《锻造铁血战士》等,都是将镜头对准基层官兵,以平视的角度抓拍的他们训练、生活的典型瞬间。
贯彻人本理念,提高军事新闻摄影的冲击力
人是新闻事件的主体,也是新闻传播的客体。人在事件中的各种情感表达,最能直接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特征。人本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将广大官兵的根本利益作为军事新闻摄影工作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拍摄新闻图片时,要将为官兵服务、为官兵着想、让官兵满意作为摄影工作的重心。贯彻人本理念,就是要在官兵训练、生活和学习中,抓住某种带有本质意义的情感“决定性瞬间”,真正让这种情感表现在照片中。
军事摄影的情感表现,最重要的就是真实。要尽最大可能接近事件原发地,这是实现“真实”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条件。接近真实最好的捷径,就是深入基层火热的生活,对拍摄对象敞开心扉,让他们知道你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把这方面工作做好了做实了,军事新闻摄影工作就能深深扎根基层、掌握官兵,就接通了地气、积累了人气、增添了底气,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03-25 来源:未知
08-20 来源:未知
10-24 来源:网络整理
11-10 来源:未知
05-17 来源:网络整理
08-12 来源:未知
10-17 来源:未知
01-05 来源:未知
02-26 来源:网络整理
07-26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