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9 日,记者从习水县宣传部门获悉,该县近日被授予 " 中国古茶树之乡 " 称号。据介绍,该县已查明古茶树 50 多万株。这些古茶树,正成为山区致富的新希望。
赤水河流域的习水县,保存着大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库。生长在石缝间的茶树、山茶等常绿阔叶植物,是这片绿洲中的特色、优势植物之一。
绿洲中的同民镇蔺江村,除了新繁育种植 1000 多株茶树,还有 7000 多株原生古茶树。今年 4 月,村里 79 户贫困村民采摘茶青,分得 15 万多元的现金。" 除了茶青的收入,管护茶树,每株还有 11 元补贴。" 村民范元强说。
在习水县,像这样古茶树众多的村庄,不仅是蔺江村,还有很多。
据了解,2015 年以来,习水县连续调查、登记后,已确认古茶树 50 多万株,其中有 23.8 万多株树龄超过 100 年,树龄最大的已有 1600 多年。5 月 28 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习水县 " 中国古茶树之乡 " 称号。
茶树众多的习水县,对古茶树的利用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 这里是茶叶的主产区之一。土司贩运木材,也做盐、茶叶生意。" 习水县文史研究者说,商人以盐易茶的交易模式,直到上世纪初还有。
这种利用,现在更充分,效益也更明显。在桑木镇大山村,村干部吕茂才说,全村有 100 多户人家依托古茶树,近两年的收入增长都在 30% 左右。
一位名叫周枞胜的人,经过 8 年调查后,在该县注册公司、建起生产线,收购古茶树的茶青,制作红茶。现在,他的红茶产品,已销售到日本、欧洲等地,年销售过千万元。
现在,在整个习水县,有 14 家企业从事着与古茶树有关的经营。今年,采摘古茶树嫩叶制作的古树茶,预计产量 30 万斤。而全县,通过古茶树产生利益联结的贫困群众,不少于 4000 人。
古茶树的价值进一步显现,村民对古茶树的保护意识,提升到新水平。" 原来担心茶树遮光影响农作物生长,便砍掉了事。但现在,宁可周围不种庄稼,也要保证茶树生长。" 双龙乡村民王世享说。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05-30 来源:未知
06-18 来源:未知
07-15 来源:未知
09-01 来源:未知
09-25 来源:未知
09-30 来源:未知
10-21 来源:未知
10-27 来源:未知
10-27 来源:未知
12-26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