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大基因运营的“火眼”实验室已在北京、武汉、深圳、天津等全国13个主要城市落地,全国“火眼”日检测通量超16万人份。记者从华大基因获悉,在海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座“火眼”实验室也已启动或在洽谈中,预计总检测日通量超过30万人份,持续确保全球抗击疫情的检测需求,在全球范围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科技抗疫
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疫情防控要求,端午假期间,北京大兴气膜“火眼”实验室启动升级建设。在保证核酸检测能力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将原有的9个气膜舱扩建至16舱,并完成一系列升级流程。6月28日,实验室已完成全部升级改造工程,日检测通量已达到10万人份,成为当前全球日检测通量最大的气膜“火眼”实验室。
智造赋能
“火眼”实验室能够保持超高通量的检测能力运行,先进的工具和设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比如在最影响整体检测效率的核酸提取环节,“火眼”实验室装备了华大智造高通量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MGISP-960,通量达到192样本/80分钟,适用于企业、临检、医院等领域的中高通量用户,一人可同时操作三台,相比人工提取有50倍的通量提升。
华大智造最新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样本分装转板仪MGISTP-7000具备自动化开盖和关盖,条码信息录入、从样本管分装转入96孔板等功能,该系统将大量零碎的人工操作流程进行自动化整合,并可以直接与华大智造自动化核酸提取系统无缝衔接,将大大提升样本处理通量,且整机配备了负压过滤系统,有效避免气溶胶污染。
造福世界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华大基因运营的“火眼”实验室已成为抗疫行动的“中国名片”,从中国走向全球,已在阿联酋、文莱、塞尔维亚、沙特、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加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落地,将成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新冠疫情的“前哨”。目前,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座“火眼”实验室已启动或在洽谈中,预计总检测日通量超过30万例。
平战结合
规模化、标准化的检测是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关键。WHO秘书长谭德塞呼吁,“不能蒙住双眼扑灭大火”——在烈性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中,对病原早期发现、鉴别,对疑似病例早期快速检测甄别并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是疫情防控的最根本策略。
华大基因国内“火眼”实验室总指挥朱师达表示,对于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火眼”能在短时间内搭建完成,迅速提升当地高通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而在疫情平稳后,“火眼”实验室还将在生育健康、传染感染疾病、肿瘤等方面的大规模人群检测上继续发挥优势,成为各地医疗卫生体系改造升级中的“标配”,也是改善民生健康,促进生命科学的研究以及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重要的“公共卫生新基建”。04-11 来源:未知
04-22 来源:未知
04-25 来源:未知
06-01 来源:未知
06-22 来源:未知
07-04 来源:未知
07-07 来源:未知
07-09 来源:未知
07-16 来源:未知
07-30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