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A股收官,对于2020年来说,可谓实“鼠”不易。回顾2020年A股市场,尽管受疫情严重冲击,但在全球天量流动性的推升下,市场走出了大牛行情,市场是明显的“生拔估值”行情,尤其是创业板指全年涨幅65%,连续两年傲居全球第一。
2020年的A股有一系列的大数据,除了指数涨幅可观外,还有一组数据较为扎眼:
A股主流指数2020年涨幅请看
从主要股票指数看:2020年
上证综指涨13.87%
深证成指涨38.73%
创业板指涨64.96%
创业板50涨88.74%
中小板指涨43.91%
沪深300涨27.21%
中证1000涨19.39%
2020年,创业板里最好的50只股票平均涨幅89%,沪深两地300只大型蓝筹股平均涨幅27%,而A股1000只小市值公司股票的平均涨幅仅为19%。
从价格指数看:2020年
高价股指涨57.53%
中价股指涨4.78%
低价股指数涨5.84%
从业绩指数看:2020年
绩优股指数涨49.22%
微利股指数涨6.73%
亏损股指数涨11.77%
2020年,高价股绩优股大幅跑赢低价股绩差股,两者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如果时间拉长,从2019年开始,这个剪刀差就在不断拉大。一般的,高价股往往是绩优股,绩优股才有可能成为高价股,反之亦然,绩差股沦为低价股。
而不管是高价股还是绩优股,毫无意外都一个共同特性就是机构持仓高,机构抱团重。
2020年A股市风格指数
在这个格局下,我们看到了以下这个分裂的格局:剔除今年新上市新股外,2020年仍有超过1700家的公司下跌,占比超过45%,今年是牛市,更准确的说是结构性牛市,而且从2019年开始就是结构性牛市,具体讲就是高价股、绩优股的牛市。从2020年A股各个板块涨跌幅榜看,日常消费、医疗保健、可选消费领涨,板块的机构化特性仍为严重。
2020年仍有45%的个股下跌
这就是2020年的A股。2020年A股将机构化、绩优股、龙头股的行情演绎到极致。隐藏在这这背后的深度逻辑就是A股市场发生的生态重塑:
1,居民资产配置往股权方向移动。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规模超过3万亿份,是历年以来发行规模最高的一年。居民资产配置方向正逐步从实物资产配置转向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中从低风险资产到风险资产。在国家顶层谋划下,A股市场迎来快速了发展,全面注册制、严格退市制,提质上量。
2,“去散户化”稳步推进。历史上A股散户占比高、市场投机气氛重、有效性弱,但在市场近几年持续结构分化,对外加速开放、外资流入A股的大背景下,A股机构投资者表现好于整体市场,也使得个人投资者资金在市场中占比逐步下降,机构持股的比例逐年上升,市场呈现了明显的“机构化”趋势。
3,基本面越来越重要。随着海外投资者加大A股市场的配置、市场投资者结构“机构化”趋势强化,A股投资者投资行为也越来越“基本面化”。“基本面化”趋势典型的表现是,各行业的优质龙头、基本面优越标的不仅大幅好于行业表现,也明显好于市场表现,市场此前的“炒小”、“短炒”的行为已经有所收敛。
这就是我们当下的A股,已经焕然一新,一切从2017年起发生了改变。
总之,我们必须摒弃旧思维,顺应新形势,养成新思维:
- 1、结构性牛市龙头个股强者恒强。很多人因为好公司好股票涨的非常高了,而不敢买,但龙头公司的股价还是不断地创下新高,这就是结构性牛市的特点——龙头个股强者恒强。有些人喜欢贪便宜,看那些跌得很深的股票,期待他们会反弹,但结果往往不如意,因为不断下跌的股票一定是公司出了问题,被资金不断地减持抛弃,渐渐地会被市场遗忘掉。结构性牛市下,投资要敢于在不断创新高的龙头公司逢低吸纳,坚定持有,并应果断抛弃差公司。
- 2、结构性牛市要有机构思维,以业绩为王。在经济存量特征下,产业集中度持续上升,龙头企业保持了较好的盈利状况;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变化,也对风格产生了新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步提升,尤其是外资引导作用加强,业绩为王的龙头估值也往往出现溢价。外资、机构投资的股票,往往是抱团的对象,先进入的机构资金,抱有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不会轻易卖出,而新发的公募基金入场配置,又只能是这些业绩标的大白马。所以,多研究一下机构资金的动向,多追踪一下外资动向,看看机构买了什么股票,这比自己盲目地选股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