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12月18日,联想控股宣布,柳传志卸任公司董事长。一代传奇人物正式退休。
2013年央视《对话》栏目曾经对时年69岁的柳传志进行深度专访。在这期长达4个小时的专访录制里,柳传志敞开心扉,说出了很多不为社会大众所熟知的故事,比如,自己当年曾经因为差点辜负中科院重托而想过跳楼,还直言“当老板是一件苦差事”、“每年都要经历要死要活的抗争”,而在《对话》节目组在现场给柳传志准备的一个惊喜,更是让柳传志泪水涟涟……
作为当年这期节目的幕后主创,现任央视《对话》栏目主编的宿琪对这次专访印象深刻。当年,为了做好这期节目,宿琪用了长达四个月的时间进行筹划和拍摄,其中仅文案筹划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节目录制前,柳传志很“罕见”地和宿琪沟通了近一个小时。前期细致的筹备带来了格外出色的节目效果,在现场,柳传志埋悬念、抖包袱,不断掀起高潮,让宿琪和现场观众无不大呼精彩。
为了让这期节目更好的留存,宿琪亲自为这期专访撰写了文字版——将专访精华归纳成10个经典片段,从而完整、精彩地记录这次极具深度,同时又极富观赏性的专访。
故事3:解密柳传志当年想跳楼的时刻
当年联想的技术人员对实验室里的结果是比较清楚,但要把它变成真正的生产线的时候,还是有不懂的地方。所以当他们当下决心要做的时候,在香港买了一家非常小的有生产能力的公司。当时买下这家公司,准备好生产以及要参加汉诺威的工业展共投入了100万美金。这笔钱柳传志可是把北京联想所有的家当作为抵押,再加上中科院和他自己共同借到了100万美金,这可是他们所有人的身家性命啊。1989年的夏天,正当北京联想的同事们巴望着他们的香港公司能在汉诺威展览上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出了大事。
当时一位姓吕的香港总经理向柳传志汇报说,因为制造过程中为了买一个零配件耽误了时间,根本赶不上预定的汉诺威展览了。柳传志说:“顿时我就火了!错过了那个展览,第一批成果你卖不出去,后面第二笔钱回不来,资金流就要断了,还能上哪里借钱去?”
怒火冲天的柳传志立马要飞往香港。他当时做了一个特别的举动,不告诉香港公司的员工,更不允许他们到机场接他。刚开始我们以为这是一个随意的安排,没想到这个举动背后有着深刻的含义。
“你怕走漏风声是吗?”陈伟鸿问。
“不是,没什么走漏风声的问题。因为这火气非发出来不可,你不说他们不知道厉害,你要在机场,你见了面,我跟你照样握手,微笑,我不说。到第二天,全体人员开会的时候,我到那再跟他发火再说,这不太象话。这人不挺阴吗?这算什么?如果在那发完火,第二天就没法发火了,没法发火教育不了员工。所以这话那天就甭见面。”
原来第一天不见面自有玄机,等着第二天的暴风骤雨呢!第二天,高层管理人员在一起开会,柳传志一开口说话话茬就不善。后来他说到激动处,说:“如果要是参加不上的话现金流就断了,现金流断了这公司就完了。而这钱哪儿来的呢,一百万美元,是我用国内的全体员工的辛苦劳动,再加担保和借贷来的,这一百万真没了,就应该跳楼。我到现在我就是个跳楼的人,跳楼的人说话,所有人都得听,而且不能光听还不算,我得问你们问题你们就得回答,你们就得以这种心情对待我。” 柳传志还走到了会议室的窗口边上,当时那个气氛很紧张,充满了火药味。
讲到这里的时候,整个录制现场安静极了,大家似乎都坐在了柳传志讲的那个会议室里。讲到精彩之处,柳传志也特意放低了语速,似乎专门要留一个扣儿,稍微缓了缓他接着讲故事。当他一顿暴风骤雨后,香港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怒火发泄完了,接下来大家赶紧想办法,检查工作,落实参加展览的各项事宜,那个积极主动性也是空前的。为啥当时这顿火发完了下属能够信服?为什么柳传志发的这么有底气呢?他说,这要看企业带头人在公司里到底是怎么做的,能不能根本上让员工信服。
柳传志说:“姓吕的香港人他是总经理,我是董事长。表面工资,我们当时定工资是定了,两万多港币,我比他大概多一千块钱,但实际上,我大概实际是只拿了两千多块钱的生活费,其它我都交还给北京联想,交还给国内,这都是自觉行为。因为这就是,当一个公司小的时候,你真的负责人,你多干少得,你自然就有威信。我确实做所有的事,全都是为了公司。”
当年要跳楼的柳传志这个小故事的结果是他们的产品按时地顺利地参加了汉诺威的展览,但可惜在汉诺威没有伯乐被发现,而是后来到了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展览会上,才被发现的。这一段故事讲完,陈伟鸿和他两句的总结中,同样有笑点。
主持人:
那在联想成立的初期,可能你常常要被这样,不规范的一些市场做法所击跨。
柳传志:
03-18 来源:未知
03-27 来源:未知
04-01 来源:未知
05-12 来源:未知
05-29 来源:未知
04-08 来源:未知
05-26 来源:未知
06-22 来源:未知
09-06 来源:未知
11-05 来源:未知